历史上曾有两位皇帝经历过两次登基的情形,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在他的统治期间,经历了土木之变,当时他被瓦剌俘虏,导致了明代宗朱祁钰的登基。但随着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夺回帝位,历史再次迎来了他的回归。不过,今天我想讲述的另一位皇帝——唐中宗李显,他的经历也颇为特殊,同样有两次登基的情况。与朱祁镇的情况不同,李显几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他没有真正掌握过实权。
一
唐中宗李显,出生于656年11月26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是唐朝高宗李治的第七子,也是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于显庆元年出生,初封周王,后来改封英王。虽然他并非唐高宗的长子,但在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贤相继去世或被废后,李显被选为皇太子。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李显继位,年号“嗣圣”,成为了唐朝的第四任皇帝。然而,李显的性格较为软弱,这使得在他即位后,朝政的实际掌控者始终是他的母亲——武则天。尽管如此,李显也曾试图反抗,借重韦后的亲戚,希望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但很快便被母亲识破,导致他在即位仅55天后便被废除,成为了庐陵王。
二
古代皇帝一旦失位,命运往往非常悲惨,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但李显的情况略有不同,因为他是被母亲武则天废除,而不是其他政敌。因此,李显在流放期间的生命并未受到威胁,他被软禁在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房州(今湖北省房县)达十四年,至少保全了性命。流放期间,李显与韦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向她承诺,如果有一天能够重获自由,他一定不会忘记她的帮助。
在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并定都洛阳,开启了“武周”时期。武则天虽然称帝,但始终面临着继位问题,她在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或侄子之间徘徊不定。最终,在一些大臣如狄仁杰的劝说下,武则天决定不传位给侄子,而是为李显复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经过多年的流放,李显终于迎来了复位的机会。公元698年3月,武则天借口李显身体不适,将他召回洛阳治疗,并为他重新争取了太子的位子。李显也明智地保持低调,避免再度与母亲武则天发生冲突,谨慎地发展与武氏家族的关系。李显先后通过联姻来稳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延基,而幼女安乐公主也嫁给了武崇训。通过这种联姻,李显成功稳固了自己的皇太子位置。
随着武则天病重,唐朝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705年1月,武则天因病卧床不起,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列为侍从。与此同时,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联合禁军发动了兵变,成功推翻了武则天,迫使她禅位给李显。唐中宗重新登基,恢复了唐朝国号,武周政权正式结束。
四
李显复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封弟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并给功臣如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以重奖。他还重用韦后,甚至破格追封她的父亲为王,并允许韦后参与朝政。李显的复位,实际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即使他重新坐上了皇位,但实际权力依旧被韦后掌控。韦后在背后施加了极大的影响力,而李显依然处于她的控制之下。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李显开始任用韦后的亲信,甚至将权力交给了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和她的亲家武三思,这让李显的皇权逐渐旁落。
最终,李显的命运也未能逃脱权力斗争的漩涡。710年7月3日,李显去世,享年55岁。关于他的死因,有传言称是韦后毒死了他。李显的死为唐朝带来了新的动荡,唐殇帝即位,而韦后继续临朝称制,再度执掌大权,试图重演母亲武则天的故事。
李显的两次登基不仅反映了他自身的悲剧命运,也揭示了唐朝宫廷复杂的权力斗争。虽然他两度成为皇帝,但始终未能掌控真正的权力,最终也未能逃脱成为傀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