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麾下有众多谋士才俊,然而为何他们都未能识破火攻之计?为何没有一位能看清这其中的陷阱?从徐庶的角度看,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曹操的战略失误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功击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诸侯。袁绍死后,袁家内部的纷争更让曹操如鱼得水,轻松拿下了北方,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大地。然而,曹操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的目光投向了南方。
此时的荆州,由刘表统治,而刘表的突然去世更让曹操有了南下的机会。在刘表的继任者刘琮软弱无能的情况下,曹操几乎没有费力气便拿下了荆州,这一胜利让曹操的信心膨胀。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控了北方,又占据了荆州,距离一统江山只差江东一地了。
然而,曹操这次的南征,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在与东吴联合的刘备军队的对抗中,曹操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在赤壁遭遇火攻,损失惨重,曹操彻底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这也成为历史上令人痛惜的一幕。
曹操的盲目自信
曹操手下的谋士,像荀攸、程昱和徐庶这样的才俊,早已看出了火攻的隐患。尤其是当庞统提出“铁索连环”之计时,徐庶首先便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当曹操真的将大船铁索相连时,荀攸和程昱也都意识到,这样的布局将容易受到火攻的威胁。
程昱曾提醒曹操:“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荀攸也认同这一观点,表示:“仲德之言甚是。”然而,曹操对此不以为然,他反驳道:“凡是用火攻的,必须依靠风力,而现在的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根本不会吹过来。” 他坚持认为,火攻不可能成功,甚至认为吴军若使用火攻,反而可能自食其果。
这一切充分显示了曹操的自负与固执。他的经验告诉他,自己的军队已经无往不胜,连连的胜利让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这种自信,也让他忽视了手下谋士的警告。曹操甚至曾因别人提出不同意见而直接采取极端手段,将刘馥给杀掉,这也让其他谋士深感畏惧,不敢再对曹操的决策提出质疑。
徐庶的预见与远见
实际上,徐庶早已看出曹操的自负,并意识到赤壁之战曹操必败。在这种情况下,徐庶深知如果继续留在曹操身边,最终也难免会遭到杀身之祸。于是,在庞统离开前,徐庶找到庞统,请求他给出一计,帮他找到脱身之策。庞统为徐庶献上了一计,那就是借口去抵挡韩遂之军,趁机离开赤壁。
徐庶按照庞统的计谋成功脱身,避免了成为吴军的刀下亡魂。这一事件也证明了徐庶对曹操的失望与无奈,他早已对曹操的决策失去了信心,并选择了自保。
结语
赤壁之战,曹操的谋士们并非智商下线,而是曹操的自负和固执让他们的警告无法被采纳。从徐庶的举动来看,他早已预见到曹操的失败。在曹操盲目自信的情况下,即使谋士们明察秋毫,也难以改变这场历史悲剧。曹操最终未能听取自己手下谋士的忠告,成了自己失败的根源,赤壁之战成为了他失去天下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