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的人认为张飞只是个莽撞的粗人,喝醉酒就乱发脾气;有的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威猛的将军,能敌万人。这种张飞,曾经做出过一些令人吃惊的举动,像是将徐州丢失得干干净净,也曾在宕渠一战中大翻身,将张郃击退,证明了自己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年轻时的张飞,紧随刘备左右,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此时,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凭借人脉和机遇,他成功做上了徐州牧,掌握了这一片富饶之地,张飞也因此跟着享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就”。徐州地理位置重要,南北交通的枢纽,富饶的资源引得不少人觊觎。刘备一当上这个位置,袁术便将目光投向了这里,刘备为了应对这一威胁,亲自去处理,临走时专门叮嘱张飞:“守住徐州,不要出差错。”
张飞听后答应了,但他却没能抑制住自己那暴躁的脾气。刘备刚离开不久,下邳相曹豹与他发生了冲突。曹豹是吕布的心腹,表面上看似对刘备恭敬,却被张飞视为眼中钉。酒后,张飞竟拔剑直砍曹豹,结果曹豹的部下立刻叛变,投奔了吕布。吕布趁机带兵进攻,张飞仓促迎战,而吕布的精兵悍将实力强大,加之城中士气不稳,最终张飞败退,徐州也因此失守。
刘备回到徐州后,看到这个结果怒不可遏,整片局势都被张飞一手毁掉。而张飞无处辩解,只能低头认错。虽然他依然是猛将,但这次的失误让刘备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戒备,从此再也不敢让张飞独立负责重大任务。
不过,张飞并没有就此沉沦。在宕渠一战中,张飞展现了他不同于以往的战略眼光。那时,蜀汉局势艰难,曹操控制了汉中,蜀地岌岌可危。曹军将领张郃率军进攻巴西,意图从中断粮草、制造混乱,而巴西又是蜀汉的防线之一。刘备将守卫巴西的重任交给了张飞,这一任务充满挑战,也可说是对张飞的一次考验。
张飞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鲁莽,而是冷静筹谋。他凭借宕渠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的优势,悄悄绕过张郃的主力,在敌军的粮道上设伏。张郃未察觉到,仓库的粮草很快被焚烧殆尽。随后,张飞命令士兵击鼓作势,制造出蜀军大规模进攻的假象,成功迫使张郃撤退。最终,张飞带领部队追击,打得张郃狼狈而逃。这一仗,不仅稳住了巴西,也让张飞重拾了昔日的威名。
这场胜利让人看到了张飞的成长——他依旧勇猛,但也更加懂得如何运用智谋而非仅凭蛮力来取胜。过去的经验让他更加成熟,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局面时,他的冷静和谋略成为了制胜的关键。
然而,尽管在军事上屡有建树,张飞始终未能在刘备心中占据绝对的核心地位。刘备深知张飞性格暴烈,容易得罪人,尤其在管理军队时常常表现得严厉而粗暴。虽然张飞有着突出的战功,但他的个性始终是刘备对他保留的隐患。
在刘备的征战生涯中,张飞大多处于辅助角色。关羽负责镇守荆州,诸葛亮则负责处理政务,而张飞则长期守卫着蜀汉的后方。这让他多次错失了在核心战场上表现的机会。即使刘备入蜀后,张飞也只是被安排在阆中等后方,虽然他心中有着不小的渴望,但始终未能如愿展现出自己的全部才能。
不过,这些年未能真正出头的岁月,让张飞变得更加稳重。虽然他仍然性格急躁、做事冲动,但在处理战事和地方治理上,张飞表现出了一定的韧性和耐性。尤其是在巴西和阆中的防守中,张飞凭借他那不屈的毅力,稳住了蜀汉的防线。曹军多次试图突破这一防线,但都未能得逞。
尽管如此,张飞仍然没能摆脱性格上的缺陷,他的脾气暴躁,常常让部下感到畏惧。在临近征战时,张飞的暴怒更是让士兵们感到压迫,这种情绪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章武元年,张飞在接到刘备的命令准备出征时,因对部下的不满,直接当众鞭打了范疆和张达,结果两人忍无可忍,在张飞醉酒后将其刺杀。
张飞的死震动了整个蜀汉阵营。刘备听闻噩耗,悲痛欲绝。他深知张飞虽然脾气暴躁,但始终忠诚于自己,许多重大战役中他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张飞的死,不仅是蜀汉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将领,也让刘备对自己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深深的反思。
张飞的军事才华和忠诚并未因其暴躁的性格而被掩盖。虽然他始终未能完全得到刘备的信任,但他无疑是蜀汉阵营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正如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辉煌与遗憾,但却始终无法摆脱性格的束缚,最终未能完全展现出他应有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