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匡胤创立了宋朝以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避免晚唐时期地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混乱局面。赵匡胤强调重文轻武的国策,旨在加强中央政权的集中化,削弱武将的兵权,从而确保皇权的稳固。此外,他极为重视农业的发展,采取减轻农民负担的税收政策,鼓励农民积极耕作。这样的政策促进了宋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宋朝在短时间内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形成了被后人称为“建隆之治”的历史盛况。
在政治方面,宋朝的开放与明智使得宦官专权及藩镇割据的现象极为罕见,时常发生的兵变与民乱在中国历史上显得少之又少。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北宋时期引入并推广了占城稻,这种新型粮食作物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为农业的持续增产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人口也随之迅速增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
北宋时,人口在历史上达到了巅峰,超过了一亿,而即使在南宋时期,人口也维持在五千万以上的规模。据历史记载,从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开始,北宋的人口为3710万。在经历了百余年稳定和和发展的时期后,至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全国人口进一步激增至1200多万,达到1.26亿的高峰。
然而,在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南渡并成立南宋朝廷,成为宋高宗,他所奉行的偏安一隅的政策导致了宋朝国土在金国侵略下大幅缩水。随着战乱频繁及国土面积减少,宋朝的总人口也出现了下滑。在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时,南方的户籍约为1360万,但到了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境内户数大幅减少至约1086万,人口下降至约5650万人。不过,在绍兴和议后,南宋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人口也开始逐渐回升。
到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南宋的人口再次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大约有家庭1550万户,总人口达到8060万人。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与原本生活在金国辖制下的北宋子民迁移至南方有着密切的关系,约有五百万北方人涌入南宋地区。
上述的所有人口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于《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和《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而在元朝建立初期,中国总人口仅为887万人,造成这一人口减少的原因何在?
忽必烈在1271年正式建立大元政权,初期的元朝尚属于一个相对北方的政权,并未包括后期被吞并的南宋广大地区。在与南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后,元才最终统一了中国。然而,元初蒙古铁骑所经过之地满目疮痍,军队对抗拒抵抗的区域实施屠城,造成无数民族受到残酷的压迫,数以万计的人口在战争的冲击下丧生。
即便是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他并未吸取中原王朝的治国艺术,反而继续实施其残酷的统治体制,将生灵涂炭的民众划分为四等人。这种不平等的制度让元朝统治下的汉人深受剥削与压迫,很多人不得不选择向南方迁移以逃避迫害。很多未能逃脱的人则因迫害而失去生命,人口的锐减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大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