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杂记》是一部以记载西汉时期历史故事、轶闻传说为主的笔记小说集。其作者和成书时代向来众说纷纭,大致有汉刘歆说、晋葛洪说、梁吴均等等。因为最早引用该书内容的有南朝梁殷芸的《小说》和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时间为公元六世纪初,因此该书成书时间的下限应该是南北朝后期。笔者现仅就书中“广川王发古冢”条中对墓葬形式和随葬品描述较为详细的几座墓葬——“魏襄王冢”、“哀王冢”、“魏王子且渠冢”、“晋灵公冢”、“幽王冢”——相关内容与近几十年来的田野考古资料作简要对比,进而谈谈对该书的大致成书年代的看法。先将书中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广川王去疾,好聚亡赖少年,游猎毕弋无度,国内冢藏,一皆发掘。余所知爰猛,说其大父为广川王中尉,每谏王不听,病免归家。说王所发掘冢墓不可胜数,其奇异者百数焉。为余说十许事,今记之如左。
魏襄王冢,皆以文石为椁,高八尺许,广狭容四十人。以手扪椁,滑液如新。中有石床、石屏风,宛然周正。不见棺柩明器踪迹,但床 上有玉唾壶一枚、铜剑二枚。金玉杂具,皆如新物,王取服之。
哀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有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初至一户,无扃钥。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带剑。复入一户,石扉有关钥,叩开,见棺柩,黑光照人,刀斫不入,烧锯截之,乃漆杂兕革为棺,厚数寸,累积十余重,力不能开,乃止。复入一户,亦石扉,开钥,得石床,方七尺。石屏风、铜帐钩一具,或在床上,或在地下,似是帐糜朽,而铜钩堕落床上。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床左右石妇人各二十,悉皆立侍,或有执巾栉镜镊之象,或有执盘奉食之形。无余异物,但有铁镜数百枚。
魏王子且渠冢,甚浅狭,无棺柩,但有石床,广六尺,长一丈,石屏风,床下悉是云母。床上两尸,一男一女,皆年二十许,俱东首,裸卧无衣衾,肌肤颜色如生人,鬓发齿爪亦如生人。王畏惧之,不敢侵近,还拥闭如旧焉。
晋灵公冢,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玃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棺器无复形兆,尸犹不坏,孔窍中皆有金玉。其余器物皆朽烂不可别,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
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深,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上述“魏襄王”、“哀王”、“魏王子且渠”皆为战国晚期人,“晋灵公”是春秋时人,“幽王”应为晋幽公,生活时代为战国中期。对比已知考古资料来看,只有“幽王冢”时代相对比较吻合,其与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情况相似,李洲坳东周墓曾发现数十位青年女性与墓主合葬的例子,墓底填有较厚的青膏泥。其他几座墓葬的时代从文字描述上来看则要晚的多。“魏襄王冢”所描述的“以文石为椁,高八尺许,广狭容四十人”,似乎是一座画像石墓;“哀王冢”可见多道“石扉”,所以应为有多个石门的多室砖(石)墓。“魏襄王冢”中有“石床 、石屏风”,“哀王冢”有“石床、石几、石门、石屏风”,“魏王子且渠冢”也提到了“石床、石屏风”。石门、石床(榻)在我国古代墓葬中出现最早大约在西汉晚期,盛行于东汉至六朝早期的砖(石)室墓中。石屏风的资料要更晚一些,所见较早的例子为东汉中晚期的山东临淄商王墓地 85号墓、河南淮阳北关 1 号墓,至东汉末、三国时期的砖室墓中就比较多见了。
“晋灵公冢”提到的玉蟾蜍书滴虽在考古发掘资料中尚未见到,但扬州甘泉老虎墩汉墓出土过玉飞熊砚滴,时代约为东汉中期;相似的蟾蜍形青铜书滴考古发掘出土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偃师蔡庄乡汉墓、巩义站街M1、苏州虎丘路新村孙吴墓M2、南京仙鹤观M6所见的兽形砚滴等等,大小都在成人一拳左右,器物内部容积也与汉代魏晋时期五合(约100毫升)大体相当,这些墓葬的时代为东汉晚期至东晋时期。
另外,“晋灵公冢”还提及“四角皆以石为玃犬捧烛”,这种在墓室四角置石兽形灯(烛)台的情况也是汉末魏晋时期大墓比较常见的,如南阳第二化工厂21号画像石墓发现的石“龙虎”首形灯台;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和马鞍山洞阳东吴墓发现的牛首形石灯台等,甘肃佛爷庙湾西晋墓四角突出的彩绘兽面纹砖灯台也与之意趣相似。
始见时代 |
流行时代 |
|
石门 |
西汉晚期 |
东汉—— |
石床(榻) |
西汉晚期 |
东汉晚期、三国 |
石屏风 |
东汉中晚期 |
三国 |
蟾蜍形书滴 |
东汉晚期 |
三国、两晋 |
四角石兽灯台 |
东汉晚期 |
三国 |
表一、与“广川王发古冢”条相关记录相似考古发现的时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西京杂记》“广川王发古冢”条所记载几座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品比较符合东汉末至西晋时期的特征,考虑到书中认为这些墓葬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所以其呈现出来的特征应该与成书时代墓葬有所区别,我国古代墓葬完成由“汉制”转向“晋制”的时代大约在两晋时期,这一时期大型墓葬开始由多室墓转变为单室墓,石榻、石案组合也从西晋开始逐渐被砖台所取代。由此笔者倾向于认为《西京杂记》的成书时代应该为东晋至南朝早期。
作者单位: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辑:张小筑
审核:冯朝晖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