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国演义》这部四大名著之一的影响,许多人对吕布和关羽的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吕布被视为威猛的战神,关羽则被誉为战场无敌的猛将。但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吕布还是关羽,实际上都有许多不敌之人。比如说,三国时期的猛将孙坚,他曾经两次在战场上击败了吕布,证明了在那个时代英雄并非没有对手。
孙坚,作为孙策和孙权的父亲,是吴国政权的奠基人。历史上有记载,孙坚出生之前,孙氏家族的祖坟竟然出现了奇异的光芒。村里的长者们看到这一幕,都感到不寻常,纷纷猜测孙家一定将来会兴旺发达。孙坚的勇气和胆略从年轻时就可见一斑。17岁那年,他跟随父亲乘船去钱塘,途中偶遇海盗胡玉等人劫掠商船。虽然当地人都害怕海盗,但孙坚并没有退缩。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勇敢地冲向海盗营地,并假装指挥官兵,迫使海盗们误以为有官兵前来。海盗们惊慌逃散,孙坚继续追击,最终亲手处决了其中一名海盗。此事令周围人震惊不已,郡府随即任命孙坚代理校尉一职。
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大批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召下,举起了反抗的大旗。东汉政府处于腐朽状态,面对起义军的汹涌潮流,也感到极大的威胁。于是,政府调集了所有可用力量进行镇压。在此背景下,孙坚被任命为佐军司马,带领一千余士兵随朱儁一起南征北战。在战争中,孙坚展现了无畏的勇气,他屡次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战斗中从不手软。尤其是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孙坚更是施展了果断手段,逼死了自己一直看不顺眼的荆州刺史王睿,又斩杀南阳太守张咨,迅速在南阳郡树立了威信。
根据《后汉书·董卓列传》的记载,孙坚通过收拢散兵并占领了梁县阳人(今临县西),董卓派遣胡轸和吕布率军来攻。由于胡轸和吕布之间的不和,军中士气低落,最终发生了溃败。孙坚紧追不放,迅速收复了失地,声名大噪。
孙坚的声威不仅仅是因为敌军内部的分裂,更多的是他自身的强大与果敢。尽管董卓对孙坚的威猛感到害怕,想通过联姻来拉拢他,并为他推荐了刺史、郡守等职务,但孙坚秉持正直,不愿屈服。最终,董卓亲自带兵与孙坚交战,结果大败而归。吕布被留下掩护,但最终也没能抵挡住孙坚的大军。孙坚的部队顺利进入洛阳,虽然当时的汉朝已名存实亡,但孙坚依然坚持按传统仪式祭祀汉室宗庙,并修复了被董卓破坏的陵墓。
孙坚的这番举动不仅彰显了他的忠诚与刚烈,也为他在当时的群雄中树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这一切也引起了其他军阀的忌惮。在孙坚计划彻底剿灭董卓时,联军的其他势力却各自怀有私心,最终导致了讨董行动的失败。
公元192年,孙坚奉命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击败黄祖。尽管黄祖屡次败逃,但在孙坚乘胜追击的过程中,黄祖的部将从竹林中暗箭射杀了孙坚,这位猛将就此命丧黄泉。孙坚的陨落标志着一代英雄的谢幕,也为他的儿子们提供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由于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努力,江东的基业逐渐稳固。到公元200年,孙权继承了家族的事业,成为一方诸侯。此时,董卓、袁术等人已相继死去,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成功击败了曹操,后来更由吕蒙的袭击夺取了荆州。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了吴国,史称“孙吴”,开启了属于吴国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