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桂维民
【编者按】
正值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走过第27个年头,记忆里,忽又多了一个沉重的日子——前日亦是老书记张勃兴离世后的七七祭日。
世事轮转,时间的河流,于无声中推远那些熟悉的身影,却也在特定的时节,让人忍不住回望。桂维民先生写下这篇赋,不只是一次回顾,更像一次驻足——致敬一段与西部中心共成长的历程,也缅怀一位以心血奠基的前辈。
文字里有山川的辽阔,也有情感的低处涌动,那是一种历经风霜后仍不改初心的“热”与“信”。
夫秦川莽莽,西陲苍苍。丝路古道,新纪曙光。当此风云际会之时,乃有经世致用之堂。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者,应运而生,廿七载砥砺;为国献策,万千言铿锵。秉赤心以奉公,怀远略而图强。
若夫溯其源流,肇基丙寅之秋(1998),耆贤振臂,书记张公勃兴首倡;俊彦同心,张斌潘季二老共筹。承西交之厚蕴,转西大而更遒。理事会执枢机,贤达云集;委员会理庶务,经纬运筹。聘鸿儒为顾问,聚英才于案头。百余专家群,尽怀瑾握瑜之士;十六研究院,皆智助工商之畴。一带一路,拓寰宇之通途;三农资本,固社稷之根基。智慧城市,运筹机杼;大数据库,洞悉玄机。应急有术,护苍生于未然;国医助力,保黎元以康怡。此诚“小机构而接地气,大平台以聚智力”之谓也。
观其探索智库之径,服务西陲之咨。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践新时代思想作旌旗。紧扣大开发之宏猷,献策高层;助推高质量之腾骧,运谋边陲。宏观战略,供决策参之有道;微观项目,助企业破解难题。黄渭生态,秦岭翠微,皆入研覃之域;丝路云帆,能源科技,悉成擘画之题。或问其道,曰:根植厚土,特色独彰;研以致用,求真惟常。调查为钥,开南北之重门;数据作舟,渡黄河之浩茫。融多科,析繁复;集群贤,献良方。《决策参阅》,直陈殿堂,几多批示见深衷;《秦智》月刊,弘道学林,连篇雄文播远疆。《西部论坛》,名宿开讲,振聋发聩;鸥维数据,汇聚百亿,洞见昭彰。156项工程,传世著述,继承大国重器之伟业,溯工匠精神之沧桑;主题书画展览,西经访谈,出版文化研究之丛书,绽智库研苑之馨芳。噫吁嚱,扬文明之薪火,绘时代之华章。
至若成果璀璨,亮点纷呈。聚焦国之大者,献策省之要情。秦岭保护,五载深耕,“三位一体”启新局,六省一市共嘤鸣。亚行技援,课题落地,健全绿色生态保护,谋划国家公园治理。产业调整,枢纽经济,智慧赋能;减贫框架,医养体系,完善共赢。区块链构征信之基,应急策安民声之情。铜川彬州,咨政有应;陕钢天和,独辟蹊径。此皆中心诸君焚膏继晷,殚精竭虑之所得也。非止高层纳策,更兼黎庶承泽,实非虚誉也。
赞曰:
巍巍乎中心,立三秦而怀西部;廿七载耕耘,智汇星河耀八荒。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求经世之良方;为生民立命,谋发展建言,添西部之荣光。
秦岭云开,倾听赤子衷肠;渭河波涌,传诵智库新章。
墨香扬秦智,芹献呈庙堂;数据汇百川,妙策振家邦。
春耕秋收,播智库岁华之芬芳;继往开来,扬时代潮流之帆樯。
盛乎大哉,天道重光;续谱新篇,再创辉煌!
桂维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先后供职于国防科技工业和省市机关;退休后喜吟咏纪行,已出版了《行吟录》《丝路寻踪》《秦岭望长安》等五本诗词集。
-秦智原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图片提供:陕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END
监制 | 志维 钟一
审核 | 晓咏 碧晗
发布 | 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