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先贤抗战故事(2)】胡厥文:烽火铸铁脊 浩气照赤忱
创始人
2025-09-29 04:32:11
0

民建先贤抗战故事

烽火铸铁脊 浩气照赤忱

胡厥文:(1895-1989),又名胡保祥,江苏嘉定人。 1945 年发起组织民建,曾任民建理事、常务理事,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民建总会副主委,第一、二届民建中央副主委,第三届主委,第四届主席,第四、 五届名誉主席。1949 年出席新政协。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第一至四届全国 工商联执委、第五届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 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胡厥文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实业 家,1913 年考入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进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工厂汉阳铁工厂,从学徒工做起,开始了实业兴邦道路的摸索,先后创办上海新民机器厂等众多企业。在抗战时期,胡厥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带头拆厂内迁, 并担任迁川工厂联合会理事长等职。

实业救国

(一)

1931 年,胡厥文在《铜铁机业双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发展实业之须自机械始》《吾国生铁原料之吾见》《对于政府建设实业工厂之供献》等文,阐述了机械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保障生铁等原料对工业体系的基础作用,并向政府提出了宜注意基本原料、宜注意提创与领导、宜不趋捷径而与民争利等三点建设实业的建 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胡厥文积极投身于各种抗日救亡行动。以胡厥文为代表的工商业人士要求国民政府出兵驱除日兵,同时积极筹备铜铁等工业原料的采购与储备,组建了工人义勇军;胡厥文作为上海市各团体救国联合会推举的代表之一,积极奔走,呼吁国民政府出兵收复失地;胡厥文作为实业有成的企业家,不空喊口号,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支持国货提出务实建议,提出了督促国货 的理念,即支持国货不是一味地购买国货,更重要的是要正视国货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指出问题,督促其改进。西迁重庆后,中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胡厥文一边继续组织企业生产,一边持续思考解决之道。胡厥文始终认为机械工业是一国工业发展之根本,抗战期间他也没有停下对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思考。他先后在《实业之友》《广 西企业季刊》《安徽驿运周刊》《迁川工厂联合会第七届年会特刊》《湖南银行经济季刊》等刊物上发表自己对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看法和观点。他强调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基础,指出当时中国机械工业存在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后方机器工业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加原材料供应、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技术培训等,保障战时经济的正常运转, 筑牢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这些文章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体现了胡厥文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深切关怀。

(二)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爱国将领的率领下,奋起抵抗。一时间,淞沪战场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枪炮声震耳欲聋。上海各界民众同仇敌忾,纷纷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支援19 路军抗战。胡厥文更是义愤填膺,奋臂向前,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援抗战的工作中。他四处奔走,积极团结上海工商界同仁,组织起几十家企业,将机器设 备拆迁至沪南,建立起临时工场。在动员大会上,胡厥文慷慨激昂地说:“我虽不会打枪开炮,却可以造枪炮。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参会者的心中,点燃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在他的带领下,临时工场里机器轰鸣,日夜赶制手榴弹、炮弹、地雷、水雷等武器。为了保证武器的质量和产量,胡厥文亲自在车间里指挥,与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当他得知兵工厂生产迫击炮弹缺少人手时,立刻四处联系,介绍了40多名熟练的翻砂工人前往支援。这些工人到达兵工厂后,迅速投入到生产中,大大提高了迫击炮弹的产量。

(三)

八一三事变后,由于日寇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 我方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租界内的企业家们还在观望,胡厥文却已敏锐地意识到工业亡则抗战亡。9月上旬的一天,法租界霞飞路的茶楼里,上海机器同业公会紧急会议已持续七小时。窗外,日军战机正掠过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尖顶。“迁川就是找死!”某纱厂主拍着桌子,“路上要过日军三道封锁线,到了重庆连厂房都没有!”胡厥文霍然起身,掏出一纸文书:“这是我新民厂的《自愿迁川承诺书》。今日不迁,明日机器就会变成射向同胞的子弹!” 他抓起钢笔划破指尖,在承诺书上按下血指印。宣纸上暗红的印迹,像一面破碎的战旗。他奔走于上海机器同业公会,喉咙嘶哑却字字铿锵:“租界不是保险箱!日本法西斯岂会顾忌国际规则?”“宁做内迁鬼,不为亡国奴!”在他的多方呼吁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上海工厂迁移联合会, 他被推举为副主任。

返沪当日,苏州河码头上,21艘木船满载着新民、合作五金等四家工厂的精密机床,在暮色中悄然启航。胡厥 文立于船头,长衫被江风卷起,身后是映红夜空的闸北大火。船队刚出吴淞口便遭遇日军巡逻艇探照灯扫射。胡厥文急令全员伏卧,自己却挺立舱顶,用身体挡住盖着油布的精密仪器。耳畔,是一阵阵子弹擦过桅杆的尖啸声…… 船队行至镇江水域,三架日军轰炸机突然俯冲而下。爆炸激起的水柱将三号船掀翻,装有德国造精密车床部件的木 箱在江面漂浮。胡厥文甩开拉住他的学徒,纵身跃入浑浊江水,发疯似的用麻绳捆扎零件箱。冰凉的江水中,他嘶吼着:“抓住那个大木箱!那里有造炮膛的母机!”在宜昌转运站,搬运工因工钱纠纷罢工。胡厥文赤脚踩进齐膝深的淤泥,肩扛机床底座走向仓库。汗水浸透的蓝布长衫贴在背上,他回头对工人们喊:“我胡某人今日扛的不是机器,是四万万同胞的活路!”他把怀表等抵押给钱庄,预付了工人三个月工资。深夜记账时,妻子发现家传的翡翠镯子不见了——早已被他典当换成柴油。11月上海沦陷时,这支由146家工厂、1.48 万吨设备、2500名技工组成的迁徙大军,已如细流汇川般涌入长江航道。胡厥文的日记里记着: “每艘船都像移动的工业堡垒……”

1939年的重庆小龙坎,荒野中矗立着新民机器厂新址。 胡厥文手持蓝图,与工人们一起夯筑地基。敌机空袭警报骤响时,他总是最后一个钻进防空洞。某日轰炸后,锻铁车间的钢梁扭曲,他从废墟中扒出半熔的齿轮,对垂泪的技工说:“看,这齿牙咬得多紧!咱们的志气要比这钢还硬!”最艰难时,合作五金厂苦于无铜材制造炸弹引信, 胡厥文竟将夫人陪嫁的铜盆铜炉悉数投入熔炉,火光映红他坚毅的面庞:“国若不在,要这些劳什子何用?”工人们见状,纷纷捐出家中的铜锁铜钱。当首批发往宜昌前线的迫击炮弹装箱时,他在木箱上用红漆写下“还我河山”,笔锋入木三分。日寇对重庆的五三、五四大轰炸,把合作五金厂夷为平地。他的胞弟胡叔常满脸血污从瓦砾中爬出, 胡厥文一把抓住弟弟的手臂:“人在,机器在,明天就重建!” 兄弟俩带着工人昼夜施工,将厂房化整为零分散建造。当新车间的皮带轮再次转动时,胡厥文对满身油污的学徒工说:“记住,咱们造的不是机器,是中国人挺直的脊梁!”

至1942年,迁川工厂联合会会员已达200余家,涵盖机械、化工、纺织等领域。同年元旦,胡厥文策划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展厅内,49类产品从军械零件到纺织机械琳琅满目,吸引周恩来、董必武、林森及美苏使节参观。 周恩来抚摸着新民厂制造的精密铣床,欣然为工厂题词:“供给前方的生产,是国防工业第一要义”。美国记者拍下这样的画面:蓄着浓密胡须的胡厥文,正用游标卡尺为苏联武官演示零件精度,身后实业救国的横幅在防空洞潮湿的风中猎猎作响。

这场由胡厥文主导的中国工业敦刻尔克大撤退,跨越八省、历时三年,保存了中国70%的机械制造能力。至1944年,迁川工厂已能月产手榴弹30万枚、机枪零件6万件、步枪1.5万支、子弹900万发,为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内迁工厂培养的5.8万名技工,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火种。

团结御侮

随着抗战的持续,冬日的严寒成为了前线战士们面临 的又一严峻考验。胡厥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急需温暖的棉衣来抵御寒冷。于是,他联合工商界发起了寒衣捐运动。胡厥文四处奔走,积极动员工商界的同仁们参与到这场爱心行动中来。他向大家讲述前线战士们的艰难处境,呼吁大家伸出援手,为抗战贡献一份力量。在他的努力下,工商界人士纷纷响应,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为了确保棉衣的质量和数量,胡厥文亲自参与到组织工作中。他联系了陕南的妇女们,组织她们连夜缝制棉衣。在胡厥文和工商界同仁们的努力下,以及陕南妇女们的辛勤付出下,十万件棉衣很快就送到了前线战士们的手中。当战士们穿上温暖的棉衣,感受到这份来自后方的关爱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力量。他们知道,在他们的身后,有无数的同胞在支持着他们,他们一定要奋勇杀敌,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胡厥文先生发起的寒衣捐运动,不仅为战士们送去了温暖,更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爱国力量。

蓄须明志

胡厥文的书房里,墙上挂着一幅他亲手书写的对联:“实业兴邦,救国图存。”这是他多年来坚守的信念,也是他创办工厂的初衷。淞沪抗战爆发后,胡厥文站在自家工厂的门口,望着远处的硝烟,他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火。他决定,要为抗战尽一份力。在那个艰难的时刻,胡厥文作出了一个决定——蓄须明志。他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面容,心中默默发誓:“不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我绝不剃须!”从那一刻起,他的脸上多了一抹浓密的胡须,这不仅是他抗战决心的象征,更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承诺。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胡厥文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满是激动与感慨。他的脸上,那抹浓密的抗日胡子已经陪伴了他 14 年。这 14 年,是他生命中最艰难、最难忘的岁月,也是他为抗战奉献一切的岁月。9月18日,胡厥文走进重庆小龙坎附近的一家照相馆。他要求摄影师先为他拍一张蓄须的照片。镜头前,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在诉说着这14年的风雨历程。拍摄完毕后,他走到镜子前,拿起自备的剃刀,缓缓地剃去那抹陪伴了他14年的胡须。剃须的过程中,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那是激动,也是感慨。剃完胡须后,他再次要求摄影师为他拍一张无须的照片。他将两张照片底片拼接在一起,一张是蓄须的他,一张是无须的他。这两张照片,见证了他14年的抗战历程,也见证了他从一个热血青年到一位爱国实业家的转 变。“雪耻欢难已,除胡亦快哉。”胡厥文轻声吟诵着自己当年的诗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将这两张照片装裱起来,挂在书房的墙上,与那幅“实业兴邦,救国图存” 的对联相映成辉。

胡厥文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他从一个怀揣实业救国梦想的青年,成长为一位在抗战中挺身而出的爱国企业家,再到民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整个抗战期间,他始终坚守信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奋勇拼搏。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先贤抗战故事烽火铸铁脊 浩气照赤忱胡厥文:(1895-1989),又名胡保祥,江苏嘉定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何洁前夫赫子铭回应离婚:谁眼睛... 搜狐娱乐讯 近日,有网友问赫子铭为什么和前妻何洁离婚,对此赫子铭回应称:“谁眼睛没瞎过,但自己不后悔...
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已任财政... 财政部综合司网站日前更新后显示,李先忠已任财政部综合司司长、财政票据监管中心主任。 李先忠,男,汉...
活动回顾 | 指尖皆可创 非遗... 2025年11月15日上午,通辽市图书馆内暖意融融、创意满溢,“指尖皆可创 非遗传艺记——指尖陶艺活...
聚焦文代会 | 邓利:让陶瓷成... “这是我的家乡,我必须得回来。”11月17日,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文代会...
明牌珠宝:11月14日召开董事... 每经AI快讯,明牌珠宝(SZ 002574,收盘价:6.07元)11月1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六...
一男子称未成年时无故被记录9个... 来源:内蒙古晨报 近日,四川达州一网友反映,其在未成年时无缘无故多了9个盗窃案底,“不是我做的,经大...
解锁“科技+体教”育人新场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郭冬青 苏红 11月13日上午,辉县市孟电小学操场上无人机凌空翱...
新大众文艺公共艺术项目 “我在... 近日,新大众文艺公共艺术项目“212·我在北京遇见你·大师旅拍”城市文化群众参与活动正式启动。该项目...
中方召见日本大使不到24小时,... 据央视新闻报道,高市早苗最近的一番涉台言论可谓是挑起了全球的敏感神经。作为日本首相,她大胆宣称“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