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中王劝进表》中,群臣的排位显得尤为讲究,尤其是身为军师的诸葛亮,虽然声名赫赫,却排在了第五位。那么,究竟排在诸葛亮前面的四位大臣是谁呢?他们的背景和地位又如何呢?
刘备称汉中王背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经过汉中之战的胜利,成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胜利使得刘备的地盘从“湘水分界”开始,与东吴的孙权平分了荆州,再加上益州和新占的汉中,刘备的势力可以说达到了鼎盛,甚至与曹操和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同年秋季,群臣上奏劝刘备称王,并通过劝进表递交给汉献帝。这一举动不仅激怒了曹操,甚至让他怒斥道:“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孤誓灭之!” 但这并未改变刘备的决定。刘备在沔阳设坛,广场范围达九里,旗帜、仪仗整齐,三军士兵排列整齐,所有群臣都在祭坛下仰望着他,期待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劝进表的排位
《汉中王劝进表》这份上千字的奏表堪称古代劝进表的经典,极具气势。然而,表中的群臣排位却让人感到些许困惑。尽管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但他却仅排在第五位。排在他前面的四人分别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射援。
马超:身份显赫,排位第一
其中,马超的名字尤为引人注目。马超的父亲马腾是凉州的军阀,曾任汉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封号槐里侯。马超年轻时就以英勇著称,曾获得曹操的宠信,先后被东汉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并州牧等重要职务。马超投奔刘备时,地位仅次于刘备的左将军,因此在《汉中王劝进表》中,他理所当然地被列为第一位。
许靖、庞羲、射援:左将军属官的重臣
接下来是许靖、庞羲和射援,这三人都曾是刘璋的旧臣,随着刘备占领益州后,刘备为安抚当地士族,把他们安排为自己的左将军属官。许靖是左将军的长史,负责管理文书和处理府内外事务,权力可谓非常大,位居第一位。庞羲担任左将军的司马,射援则是从事中郎,并兼任左将军议曹。
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虽然是刘备的军师,但当时他的职务只是“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并非实际管理事务,而更多地负责军事战略和谋划,实际职务上,他并不如许靖、庞羲和射援这些左将军属官高。因此,排位上位居第五,并不为过。
诸葛亮的特殊地位
诸葛亮的职位虽然看似较低,但他的权力却是无可比拟的。他不仅是刘备的军师,将军和谋士,还参与了大多数军事决策。诸葛亮的影响力远超许靖等人,尽管其官职为军师将军,在品级上仅为正六品,但他实际掌握的军事与政治权力远超过了很多人。直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才正式成为丞相,地位才得以飞跃。
刘备阵营的骨干力量
《汉中王劝进表》中,除了诸葛亮,其他几位排在他后面的臣子,像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等,都是刘备的骨干力量。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旧臣,他们在早期便随刘备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黄忠和赖恭同样是刘备的重要武将,尤其是黄忠,在刘备阵营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法正则是帮助刘备顺利入主成都的第一功臣,而李严则在绵竹投降刘备后,因能干深得刘备的重用。
这些人都是刘备阵营中的中坚力量,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够在《汉中王劝进表》中排在诸葛亮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结
《汉中王劝进表》中的群臣排位,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官职和实际权力的错综复杂。诸葛亮的低排位并不意味着他的权力较小,相反,他的地位远超许靖、庞羲和射援等人,且他所掌握的军事与政治事务对刘备的成功至关重要。最终,诸葛亮的升迁与权力逐步得到确认,成为蜀汉的丞相和顶尖军事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