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枭雄,本来是最具潜力实现统一天下的统治者。然而,他的自负与傲慢,使得他未能招纳关键的人才,最终导致了诸葛亮成功实施三分天下的战略。如果当时他能够放下个人成见,善于拉拢张松,历史或许将会大为不同,司马家族的崛起也不会有机可乘。
张松是刘璋手下的一位重要谋士,尽管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并不算多,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张松的性格与杨修相似,都是凭借自身的才能而产生的倨傲,他认为在刘璋的庇护下无法施展抱负,因此一直在寻求能够赏识自己的人才。然而,他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那就是面容相当丑陋,这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增加了不少困难。
曹操若能拉拢张松,便可以轻松带领军队平定乱世。这一切要从曹操于官渡之战获胜之后谈起。当时,曹操凭借少数军队成功击溃了袁绍的大军,基本上已经统一了北方。南面的刘璋感到坐不住了,尽管他所掌握的土地不少,但自身的实力却实在不够强大。刘璋性格软弱,在乱世中只想自保,因此一看到曹操势如破竹,立刻派遣使者与曹操进行接触,寻求友好的合作,而这个使者恰恰是张松。
张松见到曹操后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才能无人能及,因此对曹操并不以为然。曹操为了展现其统治智慧,特意写了一本《孟德新书》送给张松,希望能赢得他的认可,然而张松不仅能倒背如流,还不以为意地表示这些内容连西川的小孩子都知道。这令曹操非常愤怒,情绪激动之下将新书烧毁以示警告。为了挽回面子,曹操又试图展示自己强大的军队实力,然而在张松眼中,这些毫无意义。
两者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张松对曹操的轻视与曹操对张松的不屑相结合,使得谈判并未达成共识。曹操的谋士杨修曾向他建议拉拢张松,但最终双方还是不欢而散。而后,曹操在赤壁的惨败,使得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松暗中投靠了刘备,并献出了西川的地形图。刘备得此地图,顺利攻下西川,稳固了西蜀的政权。从此天下被割裂成三部分,可以说,虽然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真正落地生根的却是张松的贡献。
若是当初曹操可以善待张松,平心静气地对待他,那么如今西川的地图很可能就在曹操之手。成功拿下西川后,曹操将如虎添翼,部下的力量将会空前强大,刘备再无立足之地,而孙权也必然只能守住长江,早晚会被一一消灭。可惜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若非天意,三国的纷争或许早已尘埃落定,和平与统一的希望也许会在更早的时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