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时期的英雄武将,大家不禁会想到关羽那义薄云天的忠诚,赵云在曹营七进七出的英勇,张飞在长坂坡上一声怒吼吓破敌人的胆量。这些武将的形象通常都与义气、豪迈的个性紧密相连。然而,三国时期确实也有一位名将,他本身腰缠万贯,却以吝啬著称,甚至因为过度小气差点丧命。他便是魏国的骠骑将军——曹洪。
曹洪,字子廉,是汉末到三国魏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同时也是魏武帝曹操的从弟。曹洪早年便随曹操起兵,参与了讨伐董卓的战役。尽管曹操一度战败,命悬一线,但曹洪舍命救曹操,并将他护送脱险,才使得曹操最终逃出生天。此后,曹洪立下赫赫战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为魏国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曹丕即位,曹洪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地位显赫。然而,曹洪一生的吝啬,也为他招来了灭顶之灾,甚至险些丧命。
曹洪之所以深得曹操和曹丕的信任,不仅因为他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还因为他救过曹操一命。然而,这份恩情并没有让他得到更多的回报,反而因为自己的吝啬,他险些失去一切。早在曹丕即位之前,曹洪便是个家财万贯的富翁,但他的吝啬性格却是人人皆知。曹丕年轻时,急需用钱,曾向曹洪求助,尽管曹丕是曹操之子,曹洪却毫不犹豫地找了个借口拒绝了他。曹丕本就有些心高气傲,曹洪的拒绝令他愤怒不已,他发誓,日后必定会为这份恩怨复仇。
曹丕即位后,果然不忘此仇。十几年过去,曹洪的吝啬终于成了他惹祸的根源。曹丕找到了机会,以曹洪门下的一个客人犯法为由,指控曹洪包庇,最终下令将其投入大牢,并判处死刑。尽管曹洪曾多次为自己辩解,甚至满朝文武为他求情,但曹丕依然不为所动。曹洪似乎已经注定难逃一死,命运如同已被写好。
然而,最终还是卞太后挺身而出,为曹洪求情。卞太后深知曹洪曾在危难时救过曹操,便责骂曹丕:“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她甚至威胁曹丕的皇后郭后:“若今日曹洪死,明日我便让你废除。”面对太后的威胁,郭后也为曹洪屡次求情,最终曹丕终于放弃了杀曹洪的念头。虽然曹洪的官位和封邑都被剥夺,他的爵位也被削去,但至少命保住了。
说到曹洪的财富,他的家产真可谓是富可敌国,甚至连曹操都曾自愧不如。史书《魏略》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曹操为司空时,曾对谯令感叹道:“我家财产哪得像子廉那样?”由此可见,曹洪的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然而,他的吝啬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连未来的皇帝前来借钱,他都不愿施舍,曹洪的“爱财如命”成了他性格的最大特征。
入狱后的曹洪悔恨交加,意识到自己因吝啬而得罪了天子,最终丧失了所有荣誉与财富。曹洪本以为自己死罪难逃,出狱后对自己还能幸存感到极为惊讶,并在《魏略》中上表表示悔过。他写道:“臣少不由道,过在人伦,长窃非任,遂蒙含贷。”他深知自己的错误,意识到如果当初不因小气而得罪曹丕,今天也不至于身陷囹圄。
曹洪的结局无疑是个深刻的教训。一个曾经的骠骑将军,因一时的吝啬丧失了荣誉,甚至差点丢命。早知今日,曹洪何必当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