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项不容易的任务,每一位作者都在日复一日地努力创作,背后有着无数的辛劳和付出。他们写作的初衷,不外乎为了养家糊口,照顾家人的生计。而作为读者的你,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这其中的艰辛。因此,我们也希望你能多一些理解与包容。文章中会插入一个5秒的广告,观看完广告后,你就可以免费阅读全文。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文 | 田霄
编辑 | t
有这样一则让人又哭又笑的故事。1995年,一个深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只穿着内裤站在美国白宫外,拦着出租车。他被特工发现后,竟解释说自己是想去吃披萨。这一爆料出现在2009年9月,由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实在是令人无法忽视。这条新闻尽管让人捧腹,却也无疑是对叶利钦及俄罗斯的一种羞辱。毕竟,叶利钦曾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总统,这样的事件曝光,实在让人质疑当时俄罗斯的领导层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到苏联的解体,已过去多年,然而关于这场历史事件的讨论却从未停歇。许多学者和专家一直在探讨苏联解体的根源。大多数分析都认为,苏联的解体既是自我问题的结果,也是外部压力的推动。苏联在解体之前,内外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首先,苏联内部的腐败现象严重。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苏联曾尝试进行部分权力下放,地方官员的权力膨胀伴随着无尽的贪污和腐败。许多地方的建设资金,实际上被官员们用各种手段侵吞,直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情况更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进。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勃列日涅夫更是开始将亲信安插在重要岗位上,取消干部轮换制度,腐败现象愈加严重。
在腐败蔓延的情况下,即使有人尝试改正,也很难阻止问题的扩展。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最终导致苏联的崩溃。此外,苏联经济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多次改革失败,尤其是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过分注重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这使得苏联的经济无法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逐渐走向衰退。到了1980年代,苏联的经济指标不断恶化,进入了负增长的状态。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推波助澜,竭力挑战苏联的意识形态,煽动舆论的攻击。许多苏联的民族英雄、军事领袖乃至整个国家形象遭到了抹黑。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民众认为,推翻现有的政权,重建一个新的国家就能迎来更好的生活。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错得离谱。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这位曾经的超级大国终于崩塌,俄罗斯人民在一片混乱中迎来了“新生”。他们期望与西方接轨,享受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更高的生活水平。然而,他们所迎来的,却是一个充满灾难的时代。普京曾在一次电视纪录片中透露,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他为了生计不得不开出租车。对于当时的俄罗斯来说,能靠开出租车活下去已经算是“好日子”。许多俄罗斯女性由于经济困境,不得不以卖身为生。到1997年,俄罗斯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猛增至4337人,而1990年这一数字仅为99人。
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动荡,物资短缺,犯罪率飙升。民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排队等候。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后,连这种简单的等待也变成了一种奢望。犯罪行为急剧上升,谋杀案和自杀案件层出不穷。据统计,曾有一段时间,俄罗斯成年男性中有四分之一拥有犯罪前科。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短短几年内,俄罗斯涌现了超过8000个犯罪团伙,而这些黑帮势力甚至渗透进了国家的联邦议会。
而这些年,俄罗斯的寡头们趁机掌控了大量国家资源,他们通过与苏联旧有官员和商人联手,将前苏联遗留下的国有资产牢牢掌握,逐步成为新的富豪。寡头们的崛起,极大地加剧了贫富差距,使得贫困的俄罗斯人民依然难以看到希望。
俄罗斯军方的腐败也没有得到遏制。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武器被低价出售到其他国家,这些钱财大部分流入了军官们的私人口袋。令人震惊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竟然发生了52起核材料盗窃事件!这一系列的社会乱象,使得普通人陷入了生不如死的境地。
那么,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国家是否接纳了俄罗斯?从目前的俄乌冲突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我们不难看出答案。美国和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俄罗斯的努力而改变对其的敌视。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他们都曾努力与西方国家搞好关系。比如在“9·11”事件后,普京迅速致电美国总统布什表达慰问,俄罗斯民众还自发前往美国驻俄大使馆献花。但俄罗斯的善意并没有换来回报,美国不仅单方面退出了《反导条约》,还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敌视态度,推动北约东扩,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这些事件表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敌意并没有因为俄罗斯的善意而改变。在美国眼中,俄罗斯这个大国本身就是敌人,无论它的形态如何,除非被彻底解体。
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国家在面对内外压力时,千万不能采取极端措施。即便是内部存在问题,也不能轻易拆掉国家的根基,因为一旦发生动荡,普通百姓才是最终的受害者。我们要更加珍惜当前的安稳生活,团结一心,共同建设更强盛的国家,才能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