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张照片中,这位美丽的女子被称作“四格格”,她是晚清时期重要政治人物——爱新觉罗·奕劻的第四个女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四格格从小便进入宫中,开始为慈禧太后效力。因为慈禧对“观音”这一形象有浓厚兴趣,她便安排四格格在宫中扮演“龙女”。四格格的命运在很年轻时便与宫廷紧密联系,之后她经历了短暂的婚姻,她嫁给了直隶总督裕禄的儿子熙俊。然而,丈夫去世后,慈禧再次召她回宫,并决定不再让她离开,四格格最终未能再婚,直至去世。
“四格格”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曾孙——爱新觉罗·奕劻。尽管奕劻年轻时才学平庸,天资也并不出众,但自慈禧通过“辛酉政变”上台后,他的仕途却突飞猛进。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奕劻从贝子、贝勒一路升至郡王,最终在光绪二十四年,获得了“铁帽子”王的荣誉,成为世袭的亲王,地位显赫。这一切的变化,背后无疑有慈禧的宠爱和支持。众所周知,光绪年间的实权人物就是慈禧太后,她的影响力甚至让不少历史人物的命运都被牵动。
奕劻能如此受宠,主要是因为他始终忠心听从慈禧的指示。而这一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四格格身上。四格格性格温和,极为顺从,在宫中从不与人争执。她对慈禧的一切安排都是全盘接受,毫不反抗。最终,她的生活成了一个典型的悲剧,仿佛一尊“木头美人”,默默地在宫廷中度过了她的一生。
四格格的婚姻并不幸福。她的丈夫是直隶总督裕禄的第九子熙俊。裕禄作为当时的直隶总督,职责在于守卫京城。然而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并迅速占领天津。裕禄在国家动荡之中深感绝望,最终选择自杀殉国。此时,裕禄的大儿子和他的两个妻妾也相继服毒自尽。据说,熙俊也在此时去世,四格格就此成了寡妇。
慈禧太后晚年的权力欲愈加膨胀,她开始自称“老佛爷”。在西洋照相技术传入中国后,慈禧热衷于模仿“观音大士”的形象拍照。因为四格格美丽端庄,成为了宫中扮演“龙女”的不二人选。即便四格格已经结婚,慈禧依旧心生不悦,认为她不再适合担任“龙女”的角色。待得知四格格丈夫去世后,慈禧马上为她赠送了四百两银子作为抚恤金,并将她召回宫中。从此,四格格的命运便与皇宫紧密相连,她再也无法走出这座宫墙,未曾再婚。
尽管四格格常年侍奉在慈禧身边,但她并未得到慈禧的宠爱。不同于慈禧与德龄公主等人的亲密交流,四格格从未得到过与慈禧谈心的机会。慈禧对她的关心少之又少,四格格在宫中的唯一职责,似乎就是做个拍照时的“摆设”。因此,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四格格的面容总显得有些疲惫,神情中透露出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慈禧太后是个极为自私的人。她对身边的宗亲和臣子往往冷漠无情,更何况是这些人背后的儿女们。慈禧自己年轻时就守寡,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政治权力的争斗中。也许在她看来,女人一旦丧夫,完全可以继续过得很好。历史上,明清时期的公主丧夫后一般都不能改嫁,虽然满洲初入关时,女性还可以再嫁,但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贵族妇女接受了“程朱理学”,改嫁逐渐不再流行,尤其是在上层社会中。
作为贵族,四格格在丈夫去世后自然也不会再嫁,慈禧觉得她不再需要再找一个丈夫。从今天我们看到的清宫老照片来看,当时宫中的“美人”们很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唯有四格格才算得上貌美动人。然而,她的人生却充满了不幸,遭遇了皇权和封建礼教的双重压迫,最终未能展现出属于她的笑容。四格格的生卒年并未明确记载,有传言称她比溥仪的皇后婉容早死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