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清朝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堪称“晚清四大中兴之臣”之一,与李鸿章、曾国藩和张之洞并列。他不仅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还成功指挥了陕甘之乱的平定,并且为新疆的收复与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新疆成为清朝的行政规划区域。左宗棠的这些举措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1885年,年已七十的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享年73岁。去世后,朝廷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追封他为太傅,并赐予“文襄”的谥号。左宗棠一生育有四子四女,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去世后这些子女们的生活情况。
在谈及左宗棠的子女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位卓越的父亲——左宗棠。左宗棠于181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府湘阴县,自幼聪慧过人,且胸怀大志。四岁时,他随父亲左观澜迁至长沙,开始了在长沙的求学之路。左宗棠才智过人,15岁时便在长沙府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让他顺利进入了下一轮的院试。然而,由于母亲病重,左宗棠选择放弃考试,守孝期间,尽管心情沉痛,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还开始涉猎经济与军事等方面的书籍,这些知识后来为他在战争和治国理政中提供了巨大帮助。
1832年,左宗棠参加了长沙府的乡试,并考取了举人资格,开始了他的科举之路。尽管一度屡次失利,但他并未气馁,依然坚信自己的志向。1835年,左宗棠再次前往京城参加考试,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他的名次被撤去,虽然获得了一个抄写试卷的职位,但左宗棠并未满足于此,毅然决定辞去工作,返回家乡。
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逼近长沙,城市面临极大危险。在郭嵩焘等人的建议下,左宗棠被湖南总督张亮基任命为军务负责人。在此后的三个月里,左宗棠凭借深厚的兵法功底和卓越的指挥才能,成功抵挡住了起义军的进攻,为长沙保卫战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战让左宗棠声名大噪。1853年,他随张亮基进入总督府担任幕僚,随后又在1854年应新任湖南总督骆秉章的邀请继续为政府效力,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左宗棠逐渐成了朝廷重用的栋梁之一。
进入1860年代后,左宗棠的政治和军事生涯迎来了新的高峰。1862年,陕甘地区爆发严重叛乱,朝廷派遣左宗棠前往平乱。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873年彻底平定了叛乱,并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赐予一等轻车都尉爵位。1881年,左宗棠被召回京城,任军机大臣,负责兵部事务。然而,由于身体欠佳以及与同僚的不和,他在1885年向朝廷提出两项建议,成功推动了海防大臣和台湾巡抚的设立。最终,他在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左宗棠虽然一生为国家操劳,但他对家庭的教育也十分严格。他的子女们在父亲的教诲下,过着简朴的生活,且没有沾染官宦子弟的骄纵。左宗棠的长子左孝威最得父亲宠爱,然而在新疆征战时不幸染病去世,年仅27岁。次子左孝宽和三子左孝勋的事迹较少,有的历史记载中提到他们分别出生于1847年和1853年,但未提及其去世时间。
左宗棠的第四子左孝同则为人熟知。他出生于1857年,后来在清朝末年担任了光禄寺卿、江苏按察使等职务。尤其是在1911年,左孝同被任命为江苏省的第一提任法使,成为当时省内最高的司法行政长官,并兼任江苏布政使。清朝灭亡后,他定居上海,直至1924年病逝,享年67岁。
在左宗棠的女儿们中,也有许多出色的文学人才。长女左孝瑜撰写了《小石屋诗草》,二女左孝琪则留下了《猗兰室诗草》,三女左孝琳有《琼华阁诗草》,四女左孝瑸则有《淡如斋遗诗》流传至今。
在左宗棠的后代中,许多人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或社会地位。孙子左念恒成为了诗人,曾孙左景伊则成为了中国化工大学的教授,专攻腐蚀与防护领域,后还担任政协委员。曾孙左景鉴是外科学专家,曾任中山医院副院长,并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于左宗棠的玄孙,左焕琛曾担任上海市副市长,而左焕琮则成为了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院长。
总体来看,左宗棠的后代在社会上都有不小的成就,延续了左宗棠一脉的家风和家学,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