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出了不少传奇人物,其中有一位特别值得一提。他是第一个发起反抗元朝的起义者,曾成功击败过元朝的百万大军,占据了富饶的江浙地区。然而,最终他并未能够问鼎天下,而是在与朱元璋的较量中失败。尽管结局是失败的,但他却深得百姓的喜爱,甚至在他去世后,当地人们仍然怀念着他。那么,这位元末的英雄到底是谁呢? 一、起初的私盐贩子 张士诚,小名九四,生于泰州白驹场,家庭贫寒,他家中有三个弟弟,家境并不宽裕。为了生计,他和兄弟们靠着操作舟船运盐为生。可惜,这份工作并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于是张士诚开始从事另一项高风险的“兼职”——贩卖私盐。自西汉武帝以来,国家实施了“盐铁专营”的政策,私盐的贩卖属于违法行为,但这一行业却是暴利十足。 张士诚本性豪爽,手中有了一些积蓄后,他非常乐意施舍,大家都对他非常欣赏。可是,私盐的交易始终是非法的,尤其是他在运盐过程中,经常遭到富户的压榨与欺凌,有时甚至没能按时获得应得的报酬。更有甚者,当地的兵吏也趁机敲诈他,其中一名叫丘义的弓手尤为恶劣,曾让张士诚屡次遭遇羞辱。1353年,张士诚再也忍无可忍,决定反抗。他联合了十八人,杀死了丘义,并摧毁了多户富贵人家的家园,纵火焚烧了他们的居所。 二、崛起与称雄江浙 随着张士诚起义的爆发,盐工们纷纷投向他的麾下,他被推选为首领,并成功攻占了泰州。随即,他展开了对当地官员的清洗,甚至将行省参政赵琏杀害,陷落了兴化。张士诚还通过欺诈手段,逼死了高邮的守将李齐,继而占领了高邮城。在这段时间,张士诚的军力迅速增长,自己也变得志得意满,于是在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然而,随着他逐步扩展势力,元朝的丞相脱脱派遣百万大军围攻高邮城。张士诚一度陷入困境,眼看着即将失败。然而,命运却在这一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元朝内部发生了变故。元朝顺帝听信谗言,解除脱脱的兵权并削去他的官职。这为张士诚提供了反击的机会,他趁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成功占领了平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随着战局的推进,张士诚更加自信,于1363年9月正式自立为吴王,宣布自己为吴国的君主。没过多久,朱元璋也效仿自立为吴王,江浙一带的局势变得愈加复杂。
三、最终的失败与“自守之虏” 然而,命运对张士诚并不仁慈。在1367年10月,张士诚最终败给了朱元璋,被俘后拒绝投降,选择了自缢而死。那么,为什么张士诚会最终落败呢?事实上,张士诚虽然起兵较早,占领了富饶的江浙地区,但他并没有真正的野心,只希望能够割据一方过上安稳的生活,从未想过要称霸天下。刘伯温曾对朱元璋指出:“士诚自守虏,不足虑”,这句话点出了张士诚的短板——他并未真正追求统一,只是安于现状。 当时,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战斗正酣,张士诚却未作任何有效干预,这与东汉末年的刘表颇为相似。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后,决定向张士诚发起进攻。而张士诚的将领们也在长时间的安逸中失去了当初的锐气,导致他们完全无法抵挡朱元璋的猛攻,最终败下阵来。尽管如此,张士诚在治理江浙期间,推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因此在他去世后,百姓依然怀念他。《明史》对张士诚的评价十分诚恳,认为他“外迟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这正是对他个性的真实写照。尽管张士诚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但他在江浙一带的影响力以及为民所作出的贡献,使得他成为了元末那个动荡时代的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