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数以万计的日本兵死于战场上的枪火、炸弹袭击以及各种致命的陷阱。然而,更加令人生惊的是,部分士兵因其对武士道精神的忠诚选择自杀。尽管如此,回顾整个战场,能将这些日本兵逼到如此绝望,以至于开始食人自救的,唯有东北抗联的英勇将士。传闻中,一些从关东军撤回的老兵曾回忆,他们在东北被关东军残酷对待。关东军不仅将他们囚禁在所谓的“学园”内,还断绝了他们的粮食供应,最终将这些曾经的日本精英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以同胞为食,现场的惨状可谓是人类历史上难以想象的炼狱。
所谓的“学园”,实际上是日本侵略者在九一八事变后,在我国东北设立的一所名为镜泊学园的学校,表面上看是为了研究农业种植,实则其背后隐藏着培养日本军国主义战士的阴暗目的。镜泊学园的教育长山田悌一,正是这一军国主义组织的核心人物。他曾是日本国士馆的创办人之一,从1917年起便致力于培养日本的精英军人。这些“精英”大多是通过国士馆招募来的,曾在日本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的“精英”。然而,镜泊学园的真实面目远非一所农业研究学校,而是一个军事训练基地,专门培养日本的战争机器。
在镜泊学园内,有一支由几百名学员组成的“学园军”,装备由关东军提供,装备堪称先进。山田悌一频繁带领这些学员外出“开荒”,所谓“开荒”其实就是对东北周围村庄进行残酷的扫荡,所谓“剿匪”则是指杀害东北抗联的战士。更为残忍的是,他们所谓的“归化改正”村民,实际上是强行俘虏当地百姓,男性被迫充当劳力,女性则沦为慰安妇,甚至还要忍受体力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而年迈的老人则会被毫不留情地处决。
镜泊学园不仅是日本的军事和特工训练基地,也成为了无数恶行的发源地,这些罪行引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高度关注,并且成为抗日联军要彻底摧毁的目标。山田悌一作为其中的核心人物,自然也成了抗联的眼中钉,肉中刺。1933年,抗联第五军的张祥连长得知山田悌一将带着三辆运输车从大庙岭山口经过,便决定组织伏击,准备给日本侵略者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张祥指挥50名战士提前埋设炸药,准备将山田悌一的队伍一举歼灭。随着爆炸声的响起,前方运输车被炸得翻飞,后方的两辆车因避让不及纷纷发生碰撞。抗联战士们迅速从山上冲下,山田悌一见状,慌忙逃离车厢,然而他身边的护卫已经稀少,仅剩十几名运输兵和一个瘸腿的翻译任茂林。就在山田悌一试图趁机逃跑时,张祥连长果断开枪,用莫辛纳甘步枪将其一枪打死。此次伏击战,不仅有效消灭了山田悌一,还缴获了大量武器、食物以及现金,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士气。
山田悌一的死讯传开后,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并未放松,他们进一步加大了对镜泊学园的围剿。土龙山暴动爆发后,抗联第二军和第五军的战士们多次在镜泊学园周围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成功切断了通往学园的补给线。随着局势的升级,抗联第五军第一师师长李荆璞决定派遣1000多名战士对镜泊学园发起围剿,目标是彻底摧毁这座军国主义的摇篮。
镜泊学园的守军在围攻中束手无策,他们依靠学园高墙勉强支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园中的食物不断消耗殆尽,士兵们开始饥饿难耐。为了生存,学园军中的部分士兵竟冒险突破包围,但很快就被抗联的火力压制。最后,一部分被困的学员因饥饿过度,竟开始吃草充饥,然而这些草不仅不能缓解饥饿,反而导致了严重的消化问题,甚至引发了赤痢,许多士兵因此死亡。
随着围剿行动的持续,日本关东军意识到镜泊学园的危机,开始派遣更多的兵力前来增援。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抗联战士们不得不撤离。然而,当日军深入学园时,所见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惊不已。学园内的锅中残留着黑色的油膏和未吃完的肉块,房间角落里堆积着被煮食后的尸块,这一切令到场的每个士兵心情沉重。
此后,多年过去,一名曾从镜泊学园侥幸逃生的学园军士兵古贺新作在回忆录中写道:“东北抗联的人是魔鬼,他们逼得我们自己吃掉了自己的同胞!”这段回忆深刻地揭示了在那段血腥历史中,侵略者在绝境中的自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