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王允曾说道:“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祐,人神所同疾。”这句话形容董卓是一个滥权、暴虐的枭雄。汉末时期,太监独揽大权,外戚势力也不甘示弱,二者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激化了整个国家的危机。袁绍提出应当驱逐太监,何进便响应了这一建议,开始动员精兵前往京城支援。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何进在一夜之间惨遭杀害,随之而来的是西凉的董卓进京,掌控了朝廷,发动了严重的政治动荡。董卓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彻底扰乱了朝政,导致了无数民众的疾苦。汉朝开始逐渐失去实权,三国时代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曹操积极呼吁召集天下豪杰来讨伐董卓。于是,十八路诸侯汇聚于洛阳,气势浩大,前所未有。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董卓撤退至长安后,这些本应雄心勃勃的联合军,却在面对董卓时反倒各自行动,分道扬镳,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局面。
这一局面让人不禁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原本势如破竹的讨董联盟,最终无功而返?
十八路诸侯其实只有十一路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初平元年春,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等各路诸侯集结,准备发起讨董行动。当时,袁绍被推举为联军的领袖。然而,诸侯们并没有将兵力集结在一起攻打董卓,而是各自驻扎在不同地方,甚至有的诸侯并未参与。袁绍驻守河内,张邈、刘岱等人则驻扎在酸枣,袁术在南阳,孔伷在颍川,韩馥则守在邺城。这种分散式的布局,意味着董卓的军队并未受到真正的威胁。
董卓的军队训练有素,战力强大,袁绍等人深感惧怕,纷纷不敢发起攻击。此时,曹操忍无可忍,公开斥责这些诸侯,在拥有名分和兵力的情况下,却无所作为,无法成大事。曹操怒而决定独自行动,张邈也跟随曹操一起出征。可惜,曹操最终惨败,自己也中箭受伤,回到酸枣后,却发现这些诸侯依旧沉迷于酒宴娱乐,毫无斗志。曹操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