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于1924年1月21日的去世,标志着苏联历史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随着列宁的离世,权力的竞争舞台上,斯大林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虽然斯大林看似单打独斗,但实际上,他身边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他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娜杰日达美貌出众,生于1901年,比斯大林小22岁,她在苏联高层中以独特的东方美貌为人称道,浓密的黑眉、棕色眼睛和微微黝黑的皮肤,给人一种南方女性特有的韵味。
然而,随着列宁的去世,斯大林对娜杰日达的态度逐渐冷漠。1924年,他下达了一个让人心寒的命令:要求娜杰日达放弃工作,专心待在家里。这个命令看似简单,实则剥夺了她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和自由,也渐渐将她推向了心理的深渊。最终,这种压抑的生活方式可能间接导致了她1932年的自杀。
娜杰日达的父亲谢尔盖·阿利卢耶夫是早期的革命者,与列宁和斯大林有过多次交往。传闻称,娜杰日达在两岁时曾被斯大林从海中救起,虽然这个故事未曾证实,但也成了家族的流传。她家搬到圣彼得堡后,娜杰日达和斯大林在1917年重逢。彼时,斯大林已经在党内有了一定的名气,而娜杰日达仅是一个16岁的中学辍学生。两年后,他们结婚,娜杰日达年仅18岁,而斯大林则已40岁,尽管年龄差距较大,但在当时这种婚姻并不稀奇。
结婚后,娜杰日达曾在民族事务委员会担任秘书,并在列宁的办公室工作。列宁对她颇为宽容,虽然她学历不高,拼写错误也未曾受到苛责。然而,斯大林却对她的工作态度冷淡,他始终认为妻子应该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和家庭事务,而非参与外界的工作。
娜杰日达于1921年生下了儿子瓦西里,但在不久后,由于党内压力,她被迫辞去了工作。党组织认为,她难以兼顾家庭、工作和党务。幸运的是,列宁等人出面为她辩护,使她逐渐恢复了党籍。此时,她并不甘心只做“斯大林太太”,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党内有所作为。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的政治地位仍不稳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党内大佬争斗。家里的事情他没法顾及,但对娜杰日达的控制却愈加严苛。1924年起,斯大林明确要求她辞掉工作,回家待着。对娜杰日达而言,这意味着她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都被否定,压抑她对事业的追求。
1926年,娜杰日达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女儿斯维特兰娜。尽管家庭责任增大,她依然不愿完全屈服于家庭主妇的角色。她曾写信给朋友,表达了对家庭束缚的强烈不满。1929年,她决定前往莫斯科工业学院,开始学习工程,研究合成纤维。那时,合成纤维作为新兴技术吸引了她的注意,她认为自己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为了低调,她用娘家姓报名,几乎没有同学知道她是斯大林的妻子。然而,斯大林依然不满,几次要求她放弃学业,认为她应该待在家里照顾孩子。
斯大林对娜杰日达的控制欲极强,不仅干涉她的工作,还监视她与谁见面、写什么信。娜杰日达为了能坚持自己的理想,选择了继续上学,但斯大林派人对她进行全程监视。她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常常受到慢性头痛和胃肠问题的困扰,医生认为这与她所承受的家庭压力有关。即便如此,斯大林对她的健康状况置之不理,反而批评她不该出去折腾。
与此同时,娜杰日达也越来越怀疑斯大林的私生活。她察觉到斯大林可能有外遇,而这一怀疑并非空穴来风。斯大林对此完全否认,并在争执中愤怒地指责她。家中的争吵几乎成了常态,娜杰日达几度提出离婚,但在斯大林这个高位者的阴影下,她很难摆脱这段关系。
1932年11月8日,娜杰日达和斯大林参加了十月革命15周年的纪念活动。当天晚上,他们在朋友家发生激烈争吵,斯大林甚至当众用烟头投掷她。愤怒的娜杰日达回到家中,第二天早上被发现死于卧室,手边握着一把手枪。尽管官方宣称她死于阑尾炎,但众所周知,娜杰日达是自杀的,枪击位置正中心脏。
娜杰日达临终时写了一封信给斯大林,信的内容至今无人知晓。斯维特兰娜曾透露,信中既有个人的怨言,也有政治上的指责。斯大林看了信后愤怒不已,称她“像敌人一样离开了”。他没有公开参与葬礼,仅在私人仪式上露面,匆匆挥手告别。
关于娜杰日达的死,外界流传着各种说法。有的人认为她是被斯大林逼死的,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固执,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娜杰日达的家人也未能幸免于斯大林的残酷清洗。她的哥哥和姐夫先后遭遇不幸,斯大林对她家人毫不手软。即使娜杰日达活着,她也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
斯大林去世后,虽然享年74岁,活了比娜杰日达长达40多年,但他的晚年并不幸福。他孤独终老,身边围绕着一些畏惧他的人,鲜有真心朋友。娜杰日达的死对斯大林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它深刻地影响了斯大林家族。瓦西里成为了空军军官,却因酗酒死于1962年;而女儿斯维特兰娜在1967年离开苏联,彻底与父亲断绝关系。她说,自己在母亲死时只有6岁,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真相,这使她对斯大林充满了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