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荣耀,他不仅在军事、政治、思想和文化方面都有建树,而且在官场上也极为成功。尤其是在官职上,他能够“十年七升,迁越十级”,这是在任何朝代都没有人做到的成就。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声名远扬,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兴之臣。清廷为了奖励他,给予他太子太保的荣衔,并封他为一等勇毅侯。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可谓春风得意,荣华富贵触手可得。他有着几乎无所不能的地位,手握几十万虎狼之师,各地也有许多他的门生和旧部。只要他轻轻一招呼,各地响应,获得天下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何况,清朝的八旗和绿林军早已不堪一击。许多人都劝他趁此机会造反,但曾国藩却始终没有动摇。
让人不解的是,尽管曾国藩手握兵权,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并被封侯,他却最终能善终,活得长久,这其中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懂得藏锋。曾国藩虽然不得不和一些官场上的虚伪之人交往,但他从不被权力和荣誉所诱惑,也不被外界的浮华所迷惑。他能够看透那些假仁假义的人,表面上却始终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绝不揭穿这些虚伪的面具。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呢?正因为他懂得隐藏锋芒,知道在该装糊涂的时候装糊涂,这样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他从不骄傲自满,懂得保持谦虚。人们常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像曾国藩那样谨慎行事、谦逊待人,才能避免失败。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做事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他突然意识到,最好的办法是急流勇退,在功成之后退回去。他大幅度裁减了军队,最后只剩下少部分“老湘营”,几乎没有兵力,这样做让帝王和清廷相信他并无称帝之心,也因此,他依然能够获得高官厚禄,安享晚年。
同时,曾国藩以孔孟的道德情操为榜样,严格遵守古代的礼教要求自己。他以此方式来安抚清廷,清廷虽然曾有除掉他的大计,但又怕伤害到自己,所以依然给了他高官厚禄,以此作为榜样,让世人效忠于清廷。
最后,曾国藩的成功还在于他勤勉工作,深得百姓爱戴。在历史上,不乏许多像韩信、蓝玉这样的功臣,虽然他们曾立下赫赫战功,却最终没能逃脱“兔死狗烹”的命运。而曾国藩为何能安然终老呢?这与他的勤奋密切相关。当年,他为了训练湘军,毫不犹豫地得罪了湖南的文臣武将,独自带兵去衡阳训练,为了回报皇恩。只有在他确信一切准备就绪、能确保胜利时,他才会出兵,绝不会冒然行事。曾国藩深知,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一举突破。
在爱民方面,曾国藩也表现得非常出色。在他的家书中,他曾劝告家人要以民为本,不扰民生,采取低息方式借粮给百姓,甚至亲自开仓放粮,解救百姓于困境之中。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曾国藩不仅忠诚于朝廷,还非常关心百姓。他深知,只有让百姓富裕了,国家才能稳固。如果民众生活困苦,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可能导致战乱。他一直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道理,始终把百姓的福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