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那阵子的仗,最让人觉得提气的,还得是赤壁那场。你想啊,曹操带着几十万大军,战船连起来能从江这头望到那头,黑压压的一片,换谁看了不发怵?可周瑜就偏不,硬是用一把火把这看似赢定了的局面给翻了过来。
记得小时候听书,说周瑜站在船头那阵子,眉头就没舒展过。江风呼呼地刮着,把他的战袍吹得猎猎作响,他手按着腰间的佩剑,指节都泛了白。身边的老将黄盖劝他:“都督,要不咱们再等等?这风向不对,火攻怕是难成。” 周瑜没回头,眼睛直勾勾盯着对岸曹军的水寨,嘴里喃喃着:“等?曹操能给咱们等的功夫吗?他的战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了,明摆着是想稳扎稳打,再过些日子,等他适应了水战,咱们这点家底可不够耗的。”
那几天江面上雾大,曹军那边倒是消停,船上的士兵三三两两地聚着晒太阳,有的还哼着北方的小调。周瑜让人驾着小船,悄悄靠近了些,看清楚了那些战船的排布 —— 果然如细作报的那样,船头船尾全拴在了一起,上面还铺了木板,马都能在上面跑。回来报告的时候,副将鲁肃直咂舌:“这曹操也太托大了,就不怕咱们使诈?” 周瑜却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点狡黠:“他是北方人,不熟水战,将士们晕船晕得厉害,这么做是想图个稳当。可稳当过头了,就是死穴。”
最有意思的是黄盖诈降那出。老将军写降书的时候,手都在抖,不是怕,是激动。他跟周瑜说:“都督,这信里的话得写得狠点,让曹操信了我是真的不想跟他干了。” 结果那信送过去,曹操还真信了,据说拿着信跟谋士们炫耀:“你看,连周瑜的人都来投奔我,这天下还有谁能挡我?”
到了火攻那天,江面上的风突然就变了向。黄盖带着二十艘小船,船上装着满当当的干草和油桶,打着降旗往曹军水寨去。曹军士兵一个个都站在船头看热闹,有的还招手喊着:“快过来,这边有好酒!” 谁成想,小船一靠近,黄盖就下令点火,二十艘船瞬间变成了火葫芦,顺着风直往曹军的战船冲过去。
那场面啊,想想都觉得震撼。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曹军的战船本来就连在一起,一烧就是一片,江面上全是火光,映得半边天都红了。士兵们哭喊声、战船的爆裂声响成一团,曹操站在主舰上,脸都白了,手里的令旗掉在地上都没察觉。后来还是谋士们拉着他,跳上小船才逃了出去。
其实啊,周瑜这火攻能成,不光是靠运气。你想,他早就摸透了曹操的心思,知道他急于求成,又小看了南方的水战。还提前算好了风向,连黄盖诈降的细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就跟咱们做事一样,光有胆子不行,还得有脑子,得把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水战跟陆战不一样,船在水上漂着,打起来更讲究时机和巧劲。要是像曹操那样,把船拴在一起死磕,那就是给对方机会。周瑜这一手,不光是赢了一场仗,更像是给后来的水战立了个规矩 —— 得顺着水的性子来,借着力气打,不然再多人马也白搭。
说到这儿,是不是觉得这赤壁之战还真有点意思?古人打仗都这么有智慧,咱们今天做事更得动动脑筋不是?
最后啊,要是觉得这故事还行,就请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能沾点好运气,发发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