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人在美网提问:“如果日本再次侵略中国,中国人会怕吗?”
创始人
2025-09-27 03:01:31
0

“如果日本再次侵略中国,中国人会为了国家而奋起反击吗?”这个问题是由一名日本网友在环游海外的问答平台上提出的。起初我以为它只是一个无聊的玩笑,然而,通过他的问题语气与态度来看,这似乎并非是一场幽默的游戏,而更像是一种试探与挑衅,甚至语气中流露出几分轻视和不屑。

表面上,这看上去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深层之中却掩藏着对中国过往历史的轻视以及对当代军事实力的不屑。在网络上,类似的问题或许屡见不鲜,有些人可能会对此并不在意,认为它不足为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是来自日本,并且是在像美国这样全球最大的网络平台上提出的,这让人不得不深思。

这种提问方式犹如一种语言上的“捧杀”,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对中国的历史及其在现代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挑衅。不可回避的是,回顾近代史,日本在20世纪曾对中国发动长达14年的全面侵略战争,这段历史并不是模糊的回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慰安妇制度等事件,都是数千万中国家庭至今未愈的伤痛。

如今再有人轻描淡写地以“假设”的方式提及“再次侵略”的问题,这不仅是言语上的不当,更是在触碰历史的底线,试图撕裂已经愈合的记忆。重要的是,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并非始于近现代。自1874年侵略台湾起,至甲午中日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其对华侵略的野心始终显而易见。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几乎无遮掩,意图并非合作,而是吞并和掠夺。这些战争不仅让无数中国家庭失去家园,更一次次打断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令人担忧的是,在战后近80年的和平时期,部分日本右翼势力从未放弃对“亚洲领导权”的妄想。他们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和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手段,以各种“象征性的政治行为”试图模糊历史,重塑国家认知。而在近年来,日本也加快了修宪进程,逐步解除“专守防卫”的限制,提升防务预算,引进先进武器装备,甚至开始拉拢北约,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在2023年的《防卫白皮书》中,中国被首次明确列为“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这并非毫无根据的话语,而是日本军备扩张逻辑的重要起点。有些日本媒体在谈及中国时,依然停留在过时的印象之中,仿佛中国仍旧是那个民生困苦、四分五裂、科技落后的“老邻居”。然而,实际上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以往的模样,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脱胎换骨。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海军现已拥有超过370艘的主战舰艇,成为全球现役舰艇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3艘航母——山东舰、辽宁舰、福建舰,以及72艘潜艇、48艘驱逐舰和71艘护卫舰等。这些舰艇的存在标志着中国海军已经具备了远洋作战与两栖投送的双重能力。2022年,中国新服役舰艇的总吨位超过了12万吨,相当于法国海军总吨位的三分之一。

反观日本,依然以反潜和防御为主的海上自卫队,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战略纵深且工业体系受到限制。如果中日之间真的爆发军事冲突,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更加关键的是,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从航母设计、雷达制造到舰载系统和导弹研发,国防能力的自给自足让中国拥有了独立作战和持续发展的底气。

或许有些人会提到,历史上的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曾大规模地模仿日本,从立宪、组军到教育和制度都以日本为蓝本。然而,当时的模仿缺乏坚实的基础,导致政治制度移植失败,武装改革无以为继。然而今时今日,形势已然改变。日本虽然仍然是一个技术强国,但其政治与军事仍然受制于美国,无法逃脱“美日同盟”的束缚。而中国早已告别“东学西用”的时代,走上了自主发展的现代国家道路。不论是科技、制造、教育还是军事,已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不断自我定义。

因此,当这名日本网友以“再次侵略”的假设来试探中国时,他面对的将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中国,而是一个已经学会自信、敢于说“No”的国家。一些日本网友对这种军事现代化心存不满,质疑中国的军备扩张为何可以被接受,而日本不行。然而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中国的海军现代化确实在加速进行,但我们从未希望输出战争,目标一直是保卫自己的海域和国家主权。

无论是南海航线的安全,还是台海局势的稳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基本现实需要。中国海军在国际人道主义任务中积极参与,如亚丁湾护航、国际医疗访问、远洋补给演练等,展现出维护和平的参与姿态。但美国与日本的军事扩张却是建立在假想敌的基础上,不断制造紧张和对立。最终而言,一个国家的军队应是为了守护其人民,而非征服他国土地。这才是军队存在的根本底线。

历史的伤痛已经深刻地铭刻在心,中国人深知战争的代价,因此我们不愿重蹈覆辙。如今的中国拥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保卫国家,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国家的来之不易,我们绝不能让任何国家再次对我们施加凌辱。中国绝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同时也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侵略或挑衅。因此,那位日本网友的问题其实问错了。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民,早已不是是否害怕的问题,而是,你敢来试试吗?

历史的沉重与情绪的复杂交织在一起,但言之凿凿的是,我们可以在不忘记历史的前提下,用当今的自信和实力应对各种质疑。日本网友所提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百年屈辱的回响。但是现在的我们有能力将这种质问化为历史的回声,而非未来的威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是清醒的思考、强大的实力和无上的尊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樊雅青老师国画作品鉴赏,西安书... 樊雅青,女,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西安邮电大学教师,高级职称。从小喜欢绘画...
绮梦摄影官网~摄影作品鉴赏 说明:本文原图取自https://tv.sohu.com/s/follow/topic.html?t...
山东队夺得十五运会击剑男子佩剑... 11月18日晚,十五运会击剑男子佩剑团体赛上演,最终,山东队在决赛中击败广东队夺得金牌。 (山东体...
“树会微笑 路有童话”:青岛西... 鲁网11月18日讯 为美化小区环境,营造放松愉悦的生活氛围,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淮河路社区邀...
《十二生肖》剪纸创意工坊活动招... 跟着贵图子玩转传统艺术 当现代绘本创作遇见非遗剪纸艺术,一场传统与创新的对话! 与艺术家贵图子共同探...
诗意江城:诗歌《红色之声艺术团... 文赏画评 诗人李和生 红色之声艺术团忆虎将 李和生 阳逻江畔红旗扬,米修斯堂映荣光。 追寻英烈英雄迹...
特朗普:美国当年“愚蠢地”放手... 据参考消息援引台湾风传媒网站11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7日在白宫受访时,再度用强烈字眼谈芯片...
原创 清...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清朝妃子的照片,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几乎每一位妃子看上去都相当不堪。这也让人...
原创 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写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的情景,让人不禁感叹,虽然帝王...
原创 刘...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虽然作者罗贯中通过大量笔墨塑造了刘备仁义的形象,尤其是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