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汉时期的千里救援,十三壮士归玉门!两千年前的不放弃
创始人
2025-09-27 00:01:31
0

《——·前言·——》

公元76年,西域疏勒城,耿恭带领着数百名将士,在面对匈奴大军的围困下,生死存亡。围城之时,粮草已经完全断绝,援军依然未至。将士们用煮烂的铠甲和弩具充饥,饮用雪水解渴,可即便如此,他们从未屈服。这场战斗,是一场关于忠诚与生存的较量,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传奇。

回溯至公元74年,东汉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玉门关再度成为丝绸之路的关键关隘,扼守中原与西域的联系。然而,西域的局势依旧动荡,北匈奴虎视眈眈,周围的西域诸国形势复杂。玉门关外,风沙如潮,尘土飞扬,这里不仅是汉军的前沿阵地,更是匈奴南侵的必经之路。东汉政府深知,若失去玉门关,西域的控制便将彻底丧失。

然而,驻守西域的汉军,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公元75年,北匈奴联合车师等国家发动叛乱,西域都护陈睦战死,汉军在西域的多个据点接连失守。此时,疏勒城成为了汉军在西域的最后一座防线。

疏勒城位于今新疆喀什附近,是一座战略要塞。守城将领耿恭,出自名将耿秉之门下,自幼研习兵法,精通骑射。朝廷派遣他驻守疏勒城,正是看中他的军事才华。面对匈奴数万大军,困境中的疏勒城不仅粮草匮乏,而且援军遥不可及。守城的粮草只够维持三个月,匈奴大军围城之后,补给线被完全切断。

将士们早已用煮铠弩充饥,饮用雪水解渴,但情势依然严峻。虽然如此,耿恭依然誓死坚守,不向匈奴低头。他深知,若放弃,疏勒城将不再是汉族在西域的希望。

然而,玉门关内的东汉朝廷,始终没有掌握疏勒城被围的实情,直到一名逃回的士兵带回消息。汉章帝震怒,命令派遣援军,但从玉门关到疏勒城,路途漫长,且匈奴封锁层层重重,救援行动注定困难重重。

疏勒城内,耿恭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匈奴大营,心中清楚,匈奴人是想通过耗尽他们的粮草来逼迫投降。他自己和将士们,已经没有多少耐力可以撑下去。城内粮草早已消耗殆尽,煮铠弩的食物变得越来越少,部分将士只能吃草根和挖地下的鼠虫来维持生命。

一名士兵走到耿恭身边,低声说道:“将军,再这样下去,我们怕是坚持不住了。”耿恭冷冷回应:“撑不下去也得撑,我们是汉军,宁死不屈。”匈奴派遣使者来劝降,他们承诺只要耿恭开城投降,便能获得荣华富贵。面对威胁,耿恭毫不犹豫,弯弓搭箭,一箭射死了使者,“汉军只有战死的将军,没有投降的懦夫!”这一举动激怒了匈奴,随即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疏勒城的城墙被投石机砸出大量裂缝。

耿恭与将士们拼死抵挡,他们站在破碎的城墙上,用自己的身体阻挡敌人的攻势。伤亡惨重,原本几百人的队伍,现在已不到百人。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誓死不降。就在这时,援军终于开始行动,耿秉和王蒙带领的队伍,跨越千里戈壁,向疏勒城进发。

但救援途中困难重重。敌人早已得到消息,派遣骑兵进行沿途袭击。每一寸土地,每一步的推进,都充满了危险和牺牲。援军所需的物资日益短缺,战斗中他们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粮草。

某夜,在一片绿洲中扎营,耿秉站在营地外,凝视着星空,心情凝重。战争的压力让他每夜难以入眠,他知道,疏勒城的局势已临近崩溃,援军必须赶到,否则一切将无法挽回。

一名斥候急匆匆跑来报告,前方有匈奴骑兵。耿秉立即命令全军戒备。果然,不久后,匈奴骑兵大军如潮水般涌来。战斗惨烈异常,虽然汉军人数不敌,但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巧妙的阵型,终于成功击退匈奴骑兵。然而,援军的粮草在战斗中几乎耗尽,士兵们开始食马充饥,然而,马肉的腥味让他们几乎无法忍受。

终于,在公元76年冬,援军终于接近疏勒城。远远望去,疏勒城的城墙已残破不堪,但汉军的旗帜依旧飘扬。看到这一幕,耿秉的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他们终于抵达了。援军立即对匈奴大营发起进攻,出其不意,匈奴人仓皇撤退。

疏勒城内,耿恭和幸存的将士们听到城外的喊杀声,知道援军已至。耿恭带领最后的战士们冲出城门,与援军会合。当耿秉看到耿恭时,几乎认不出他。耿恭身形消瘦,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眼中却依旧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耿恭沙哑地说道:“你们终于来了。”

疏勒城内的将士,原本数百人,经过这场围困后,仅剩十三人。他们衣衫破旧,骨瘦如柴,但依然在艰难的岁月中坚持着汉家的荣誉。耿恭对他们说道:“兄弟们,我们回家了。”

公元76年冬,耿恭与十三名壮士回到了玉门关,他们的归来震动了整个东汉朝廷。汉章帝亲自接见了耿恭,感慨万千:“卿以孤军守孤城,力抗匈奴数月,真乃国之栋梁!”而耿恭却淡然一笑,道:“臣不过尽忠职守,何足挂齿。”

十三壮士的事迹传遍天下,成为汉军的象征。玉门关内,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欢迎仪式,热烈庆祝这些英雄的归来。但耿恭并未因此自满,他清楚,西域的局势依然不稳。匈奴人虽然暂时撤退,但他们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公元77年,东汉朝廷重新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受到耿恭等人激励,汉军再次出征,收复失地,丝绸之路重开,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得以继续。而十三壮士的故事,也被载入史册,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他们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传承至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始终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曼昱因伤退赛,开赛前其身体已... 11月18日,黑龙江体育局发文,称王曼昱将退出全运会后续比赛。 全文如下: 11月16日,在澳门特...
哈尔滨艺讯 | 松江艺韵——哈... 洞见艺术·哈尔滨 ——“松江艺韵——2025哈尔滨画院青年画家迎新春· 庆亚冬主题作品展”与哈尔滨画...
火炬传递的是冰城人爱的洪流——...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炬传递胜利完成,央视两个频道重磅直播。可以说全世界高度瞩目,这场属于亚洲人民的...
水墨无药落笔愈心画家詹亦然笔尖... 詹亦然,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重庆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
“国寿小画家”携手蜜雪冰城 2... 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的热烈氛围中,一场独具匠心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于9月13日在焦作开启。中国人...
翰墨添香,共绘新篇 —— 画家... 9月19日,以“产融共创·新质领航”为主题的2025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一带一路峰会在“爱达魔都·产融...
中国人寿马鞍山分公司开展“童心... 9月6日,中国人寿马鞍山分公司围绕“童心绘国寿 美好共成长”主题,开启了2025国寿小画家线下体验活...
果然不可信!特朗普突然变脸,话... 随着特朗普执政以来,对台海问题的频繁介入,令这个本就敏感的区域愈加紧张。近期,在釜山会晤后的短暂祥和...
原创 谁... 《三国演义》是许多人都读过的经典小说,这部作品情节精彩,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听说...
在修身正己中完善自己 ●养成反躬自省的习惯,时刻保持“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的自觉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有次观人下棋,嘲笑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