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无疑是南北朝时期最擅长军事作战的皇帝之一。他不仅英勇善战,还具备卓越的战略智慧,尤其是在利用步兵克制骑兵方面,积累了丰富且独到的经验。在中国古代,骑兵被视为最强大的兵种,尤其在开阔的平地作战中,骑兵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往往令步兵束手无策。然而,刘裕在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作战时,却能够以寡敌众,仅凭两千多名步兵便成功击败了北魏三万骑兵。这一战绩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策略呢?
一、北魏出兵抗衡
公元416年8月,刘裕亲自统领多路大军北上,意图消灭割据关中地区的后秦政权。各路军队进展顺利,随后刘裕亲率水军逆流而上,准备沿黄河西进。由于黄河流域属北魏势力范围,刘裕遂派遣使者向北魏请求借道。与此同时,后秦方面也派使者赴北魏求援。时任北魏皇帝的明元帝拓跋嗣立即召开朝臣会议。群臣普遍认为潼关是天险,刘裕若以水军进攻难度极大;若转为登陆北进,形势则较为有利。刘裕声称要攻打后秦,其真实意图难以揣测。加之后秦与北魏有婚姻联结,不可轻易放弃,应当发兵断绝黄河上游通路,阻止刘裕西进。唯一反对者崔浩主张观望,避免兵力消耗,静待形势明朗。然而,明元帝未采纳此建议,最终决定派兵阻击刘裕。
二、剑拔弩张对峙
北魏派遣长孙嵩率领三万骑兵驻扎黄河北岸,同时委派冀州刺史阿薄干带领数千骑兵紧随水军动向,沿河监视刘裕军队。北魏骑兵频繁骚扰刘裕水军,被击退至北岸的水军士兵遭到斩杀。当刘裕派兵登陆时,北魏小股骑兵迅速撤退;水军返回船上时,骑兵又重现河岸。面对这种反复骚扰,刘裕心生不满,决意给这些轻视他的鲜卑骑兵以教训。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刘裕对北方骑兵的作战特点十分了解。早在409年北伐南燕时,他便曾以战车编队配合轻骑兵游击,成功击退南燕骑兵。这一次,他准备采用全新的战术应对北魏骑兵。
三、却月阵巧破敌军
刘裕率先命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人登陆,并布置一百辆战车,距离水边百余步,排列成“却月阵”,两翼环抱河岸,车上驻扎七名仗士。北魏骑兵见几百人登岸,却无法判断其战术意图,暂时未动。随后,刘裕派朱超石带领援军前来支援,并携带百张大弩,每辆战车增配二十人,阵中排列彭排严密防守。此时,北魏骑兵察觉异样,立即发动攻击。起初,朱超石命令士兵使用软弓射小箭,令北魏骑兵误以为敌兵稀少且势弱,从而放松警惕。北魏骑兵果然上钩,将登岸军团团围困,长孙嵩率三万骑兵赶赴战场。关键时刻,刘裕的秘密武器发挥作用:朱超石部队同时发射百弩连射,并挑选射术高超者集中射击。同时,携带大锤和上千张短长槊的士兵加入战斗,锤击断槊,挥击间一槊可穿透三至四名敌兵。三万北魏骑兵被压制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数千骑兵丧命,监视军队的阿薄干也当场被斩杀,战局彻底逆转。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
2.《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