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诚邀您点击页面上的“关注”按钮,这样便可以持续收到我们推送的相关内容,随时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谢谢!
文 | 咩咩
编辑 | t
年羹尧,这位在雍正早期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雍正江山的稳固立下赫赫战功。历史记载中,雍正帝可谓对年羹尧有着非同寻常的偏爱和信任,然而,就在这样特殊的关系背景下,年羹尧竟然在青海之战中放走了雍正最为忌惮的敌人——罗卜藏丹津,这一举动至今令人费解。年羹尧的为官之道,也因此成为后人深思的谜团。
罗卜藏丹津之乱,一直是历史学者们津津乐道的一场战役,它涉及的历史背景与多方势力的博弈,令人难以忽视。然而,当我们细读这场战役的历史记载时,却发现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复杂因素。
实际上,罗卜藏丹津并没有最初的叛乱意图,他和其他首领共同商讨时,原本的目标只是为了向上争取更多的政治地位,并未打算大规模叛乱。更具体地说,他的初衷是通过争取自己成为新的青海总领,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然而,这一切为何会发展成叛乱局面呢?
根据史料记载,罗卜藏丹津的初衷是发动一场“假叛乱”,通过制造混乱,来展示自己的领导能力,并借机去除那些他视为威胁的异己。而这一切,罗卜藏丹津的策略显然也有所目的:他想通过借用康熙的力量来铲除自己的竞争对手,将自己的地位稳固下来。但原本的计划却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剧变。既然只是“假叛乱”,为何罗卜藏丹津最终真的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抗呢?
答案或许与当时的关键人物——延信和年羹尧密切相关。当时,康熙帝曾打算重新管理西藏,并准备选拔新的总领来阻挡准噶尔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延信受命前去考察候选人,却在给康熙的奏折中大肆贬低了罗卜藏丹津。然而,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并继续安排延信和年羹尧处理此事。两人显然对罗卜藏丹津并不看好,因此在选拔过程中故意削弱他的地位,甚至在封赏时也对他极为苛刻,这让罗卜藏丹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面对这种“非人”的待遇,罗卜藏丹津决定反击。当时,雍正派遣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负责应对罗卜藏丹津的威胁,但令雍正不满的是,延信对额尔德尼的安危并未予以重视。为了平息雍正的怒火,延信请教年羹尧。年羹尧的策略则是“坐山观虎斗”,想要从中渔利,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可惜的是,额尔德尼在没有得到及时援助的情况下很快败北,罗卜藏丹津趁机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气焰。雍正对此非常愤怒,责怪年羹尧未能及时支援额尔德尼,并指示他、岳钟琪等人立刻前往平叛。年羹尧制定了详细的三步策略:一是散布清军围剿的消息,二是在青海等地派遣官员安抚被胁迫的首领,三是通过劝导罗卜藏丹津回头是岸来降低冲突。
经过一番周密安排,年羹尧成功将青海区域团团包围,罗卜藏丹津的反抗势力渐渐瓦解。可在局势似乎已定的时刻,罗卜藏丹津却神奇地逃脱了,并逃往了准噶尔,令众人震惊。若以常理来看,年羹尧在其精密的围剿下,绝不可能让罗卜藏丹津轻松逃脱。那这背后是否有其他隐情呢?
若我们细究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的复杂关系,或许能够揭示罗卜藏丹津逃脱的真相。年羹尧与雍正相识甚早,他的崛起几乎伴随着雍正的王位继承。年羹尧不仅是雍正登基的重要支持者,还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帮助雍正击败了许多政敌。可以说,雍正的帝位得以稳固,年羹尧的作用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雍正对年羹尧的依赖逐渐变得复杂。一方面,年羹尧是雍正的重要支持者;另一方面,雍正深知年羹尧的心狠手辣。继位后的雍正开始警觉年羹尧的野心,尤其是在雍正的王位还未完全稳固的情况下,年羹尧的权力和地位让雍正感到威胁。为了防止年羹尧过于强势,雍正开始采取更多的手段进行监视。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征剿罗卜藏丹津的过程中,雍正安排岳钟琪在年羹尧身边,以确保年羹尧不会过于显赫。年羹尧虽然察觉到这一点,但他却未曾意识到雍正对自己的戒心,反而认为岳钟琪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而产生了错觉。或许正是这种心态,使得年羹尧在关键时刻放走了罗卜藏丹津。
若从年羹尧的角度来看,他似乎认为自己的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通过一场假叛乱,他能够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雍正帝的忌惮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显现,而年羹尧的“功高震主”的悲剧似乎早已注定。最终,年羹尧在放走罗卜藏丹津的举动中,体现出他个人的野心与盲目自信。
参考文献:
刘锦.《罗卜藏丹津事件再研究》[J].2017年第6期
张鹏程.《年羹尧“棋子”人生嬗变的分析与鉴示——基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分析》[J].领导科学, 2021(9):3
钟景超.《雍正年间年羹尧案的处理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教育, 2013(10)
田露汶.《略论雍正帝与年羹尧关系的演变》[J].历史档案, 1997(4):5
王航.《年羹尧与雍正帝关系演变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