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见惯了大省大市“抢祖先、抢名人”的喧闹,这次站出来发声的,竟是川北小城——绵阳盐亭。中共盐亭县委宣传部门一纸《关于石云龙新释老子隐意著〈山海经〉揭开古蜀文明史——嫘祖诞生在盐亭的审读意见》,直接把“黄帝—嫘祖故里”的千年铁案推向擂台中央,与中原诸城“硬刚”:把《史记》《帝系姓》搬出来,一条一条对表; 让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出庭作证”;更放话要与广汉共建“姊妹园区”,把学术争议变成文旅流量。
在中原话语权向来强势、地方叙事常被斥为“攀附”的语境下,盐亭敢于亮证据、摆观点、抢赛道,这份底气本身就该点赞。无论结论最终能否盖棺定论,小县城敢向大叙事叫板,已为中国地方文化竞争写下最鲜活注脚。该文后于2022年第8期在某杂志发表,以下为该文摘录。
以下文字为盐亭宣传部门为该书出具的“审稿意见”原文摘选
老子隐意著《山海经》揭开古蜀文明史
文献佐证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螺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历代注家注《史记》云:江水、若水皆在蜀。黄帝故里、轩辕之丘、螺祖故里西陵氏都在古蜀,应皆是顺理成章无可非议。唯因“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古蜀,致使轩辕之丘、西陵氏究竟在何处自古就有分歧,没有定论。
—— 摘自石云龙新释《老子隐意著〈山海经〉揭开古蜀文明史——嫘祖诞生在盐亭的审读意见》
疑古反思
中国的古史表示怀疑。到了辛亥革命以后,疑古思潮在中外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疑古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出现,差不多在同样的时间,日本和欧洲也都有人对中国上古历史产生怀疑,开始采取批判的态度。实际上,这种思潮始于晚清,当时人们向西方寻求真理,对旧的传统观念包括五千年历史文化一下子缩短了一半,以上部分统统成了空白。
晚清时期(来自网络)
如日本的白鸟库吉有《尧、舜、禹抹杀论》是很有名的。过去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一下子被砍掉一半。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着重视历史的传统。有的外国学者说中国人是“历史的民族”,炎黄传说不能单纯看成神话故事,如果否认其中的历史“质素、核心”,就会抹杀中国人的一个文化上的特点。
炎帝黄帝画像(来自网络)
把考古学的成果与古史传说结合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事。千万不可简单地把某一考古文化同传说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这样每每会造成误会甚至混乱。
正如已故王堂甲为了迎合社会恩怨,伪造历史,于2015年在《螺祖故里》发表《祭拜黄帝螺祖要达到共识》,说什么“赫赫始祖,裔衍中华七千年”,纯属胡编伪造。
《春秋命历序》云:
“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
古籍早有论述,《吕氏春秋·慎势》说:
“炎帝、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
盐亭嫘祖故里(来自网络)
裴李岗系新郑市新村乡的一个小村,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著称。此前考古工作多局限在中原地区,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单元论”。后来考古事业发展,眼界开拓,纠正了“中原中心论”的偏见。
谱系重构
据《国语》,黄帝之子有25人,其得姓者14人。《大戴礼记·帝系》详细记载了黄帝二子的后裔谱系,参以《山海经》《世本》《史记》《蜀王本纪》等书,可以看到古代一些重要王朝和方国都出于这二子,二子都诞生在蜀。试表列如下:
图表来自石云龙先生
考古新证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负责人李学勤教授在《三星堆文化与西南丝绸之路》序文中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古蜀文化本身有着相对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这一点已得到必要的证实。”
《蜀王本纪》记载:“帝颛顼封其支庶子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这句话告诉我们:古蜀文化有其独立基础和脉络,这一点不能低估、不能抹杀。
古蜀国地图(来自网络)
三星堆文化里面,可以清楚看到中原文化受其影响,这一点不能忽视。
三星堆文化的繁盛时期以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为代表,相当于中原的殷商时期。李学勤教授指出:“历史上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的源头在三星堆。”
研究三星堆文化,就是研究黄帝和螺祖文化,因为黄帝和螺祖是奠基人,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李学勤教授为《三星堆研究》写序时指出:传统看法认为四川古属西南蛮夷,应重新审视。
三星堆遗址土坑(来自网络)
建 议
盐亭与广汉三星堆可结成姊妹园区,开展旅游文化双日游。
【版权声明】
排版| 德之佑文化
图片| 翔子史前推理师
文字| 翔子史前推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