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坚去世的时候孙权才9岁,这比孙权小11岁的孙尚香,从哪来的?
创始人
2025-09-23 23:02:50
0

《——【·前言·】——》

孙权九岁丧父,孙尚香却比他还小十一岁,这算不算时空错乱?一个还没成年,一个尚未出生,他们怎么可能是兄妹?

孙坚的死亡年份,决定了孙尚香能不能出生

如果说孙尚香的真实身份存在谜团,那么这场谜团的起点,必须是孙坚的死亡年份。

这年头,谁先死,是事实;谁是他女儿,却能变成传说。为什么?因为三国这段历史里,连最基本的时间轴都互相打架。

先看关键时间点:孙坚卒年,你以为这是确定的吗?不,不同史书,写的完全不一样。

《三国志》写孙坚死于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说是191年;更离谱的是《英雄记》,干脆记成193年。

到底是哪一年?

裴松之考据了个关键细节,他注意到孙策在建安五年(200年)死,时年26岁。而孙策写信给朝廷时提到“臣年十七,丧失所怙”,也就是说孙策是在17岁失父。

200减去17,正好是183?错,是191,因为三国纪年跳来跳去,已经没人记得哪一年是哪个年号了。裴松之结论是明确的:孙坚死于191年。

这事说清楚了吗?不,只是刚刚开始。

因为接下来,就该问问孙权。这个被后人称为“吴大帝”的少年,出生在公元182年,孙坚死的191年时,他只有9岁。

比孙权小11岁的孙尚香,怎么算都不应该出生在孙坚还活着的时候。

就算退一步说,孙尚香是遗腹子,这也太“遗”了点。孙坚死于191年,孙尚香如果比孙权小11岁,那就是出生在公元193年,这不是怀孕十月,是怀了两年?谁信?

这种情况,解释只有两个:

一个,史料记载错了,要么是孙尚香年纪搞错了,要么孙坚死的不是191年。

可问题是,各类正史,尤其是裴松之那种按年剥皮式考据的注家,都更倾向孙坚死于191年。孙尚香年纪再怎么扯,也不可能晚了11岁还说是亲妹妹。

第二个解释更现实也更直接:孙尚香,可能根本就不是孙权的亲妹。

换句话说,这桩政治联姻里,孙权给刘备的,不一定是“真妹”,而是“义妹”。至于是不是亲的,也许连孙权自己都不在乎,反正刘备信了就行。

你可能会问,正史不是说“进妹固好”吗?是的,可是那句“妹”,在古代并非血缘唯一的标志。“妹”可以是义女、庶女、养女,甚至是吴王族中一位叫得出“哥哥”的宗室女子。

所以,我们得换个方向去看孙尚香的身份问题。

正史中的“孙尚香”,从未真实存在?

翻开《三国志》,你会发现一件极不寻常的事。

孙坚传里,写了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甚至还提到庶子孙朗。可女儿呢?只字未提。

别说孙尚香,连“女儿”两个字都没有。

那么,我们是从哪里知道孙尚香的存在?来自刘备传。《三国志·先主传》提到:“孙权以妹妻先主。”就这一句话,没有名字,没有年龄,没有家庭背景,连母亲是谁都不知道。

再加上《法正传》里一句“孙夫人性刚烈,有兄之风”,全篇对这位“孙夫人”的描述不过区区数十字。

那“孙尚香”这三个字从哪来的?

你猜对了,来自《三国演义》。

这三个字,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的戏剧《甘露寺》和《别宫祭江》里。那些剧作家为了让人物更鲜活,就给这个没有名字的孙夫人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孙尚香。

后来罗贯中一改,再加上“百侍婢执刀”、“自幼习武”、“以绣球选婿”这些桥段,活生生把一个史书中匿名的政治联姻工具人,塑造成了冷艳霸气的“武媚娘”。

吴大帝孙权画像

可问题是,史书中从未确认孙尚香的存在,更没有说她是孙权的亲妹。

这一点非常关键。

如果说孙夫人只是孙权口中的“妹”,那这种“妹”可以是很多种可能:

  • 吴夫人所生的嫡女:这种可能性最小,因为《三国志》明确写吴夫人生“四男一女”,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加一个女儿,正好五个。这女儿如果是孙尚香,那年龄该与孙策相近,而非比孙权小十多岁。
  • 其他姬妾所生的庶女:这个可能性较高。孙坚战死沙场,留下不少后人,《三国志》提到孙朗为庶子,孙尚香也许就是另一位妾所生的女儿。
  • 养女、宗室女:更可能的是,孙权为了“政治联姻”搞了个方便方案,把一位吴郡宗亲少女送给刘备,称“妹”而已。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孙尚香不是孙权亲妹,而是孙权妻子步练师的亲戚。因为据《江表传》载,孙夫人曾和刘备分居于长江城堡“孙夫人城”,这在地位上不像正妻,倒像“妾”。

换句话说,她根本不是吴主之妹,而是吴地女子的一位“名义代表”。

你看明白了吗?这个问题的根就在这里:

正史没说她是谁;演义却说她是谁;后人就信她是谁。

这才是孙尚香最大的问题,不是她比孙权小多少岁,而是她根本可能就不姓孙。

她的母亲是谁?决定了她能不能“姓孙”

说到底,孙尚香这个人到底算不算孙坚的女儿,得先问一件事:她妈是谁?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比她爸的死因还复杂。

正史说得很清楚,吴夫人是孙坚的正妻,育有四子一女。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加上一个未具名的女儿。很多人以为这个女儿就是孙尚香,听起来也挺顺。

可问题是,时间线又出问题了。

孙策出生约在公元175年前后,孙权182年,孙翊和孙匡更晚。如果孙尚香是吴夫人所生,按这顺序排,她大概率在180年前后出生。那她到赤壁战后(公元209年)嫁给刘备时,已经30岁出头了。

而刘备当时也快五十了,一个30+的吴地公主嫁给一个已婚老将,这种婚配放在当时的王族联姻里,绝对说不过去。

再看史载,“孙夫人年少,性刚烈,貌美”,这哪像三十岁?更重要的是,刘备看到孙夫人手下婢女全执刀而惧怕,这种设定明显是要突出一个“年轻凶悍”的形象。

所以,这个“吴夫人生一女”的女儿,很可能不是孙尚香。

那孙尚香的生母是谁?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去看孙坚的其他妾室。

比如丁氏,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你就知道她是“吴国太”的原型。

小说里的“吴国太”,是一个对刘备和孙尚香联姻举足轻重的女人。可正史里根本没有她,真正能在孙家女人堆里占据一席之地的,是丁氏,她是孙坚的妻妾之一,被称为“孙坚继室”。

丁氏有没有可能是孙尚香的母亲?

这不能排除,因为孙朗(庶子)据传就是丁氏所生,如果孙尚香也是丁氏所出,那她就不是“吴夫人”那唯一的嫡女,自然也是庶出,年龄也可能推晚个十年。

这能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孙尚香比孙权小十岁以上?

还有一个更激进的猜测:

孙尚香并非孙坚亲女,而是孙坚去世后,吴夫人或丁氏收养的族中孤女。孙家当时并非王族,宗族女孩子多得很,选一个漂亮点的,挂个“孙”姓,再加个“权之妹”的头衔,完全说得过去。

古人联姻,讲究门当户对,但不是非得血亲不可。尤其当这桩婚姻是为了稳住荆州,为孙刘联手营造舆论时,身份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至于“孙尚香”这个名字?

纯属戏台子上为了煽情起的笔名,跟历史真相毫无关系。真实的她,正史中连名字都没留下,连她究竟活了多久、死于何年,都没写。

一个没有出生记载、没有结局、只有一段联姻记录的女性,凭什么成为三国史中的重要角色?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包装。

孙刘联姻,谁在演戏?谁在被利用?

时间来到公元209年,孙权把妹送去给刘备,不是因为情感,而是因为压力。

那时候赤壁之战刚胜,刘备趁势夺下南郡,拿下荆州门户,东吴内部已经有意见了。吕范、张昭这帮老臣天天耳提面命,让孙权收回荆州,可孙权清楚,现在动手,不划算。

于是,他来了一招“以退为进”的联姻。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孙权以妹妻先主,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这句话看清楚重点:“稍畏之”。

不是“欣赏”“赞成”或者“欣然联姻”,而是“稍有忌惮”,孙权怕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对自己不利。

所以,婚姻成了一个麻醉剂,送个“妹妹”过去,换一个“姑爷”的名义,先稳住这位仁兄。

这种策略不是孙权首创的,历史上,很多次联姻本质上都是控制术,你敢动我?你媳妇还在我家呢。

可惜,刘备并不好控。

史载孙夫人嫁过去之后,带了一百多名持刀侍婢,这种阵势根本不像新妇进门,更像是人质反控。刘备甚至“每入帐中,内心惧之”,足见这桩婚姻完全没有温度,只有算计。

局势在211年彻底变化。

刘备以入川为名,开始图谋益州,孙权一看不妙,马上派人去接妹妹回吴。孙夫人想带着阿斗回去,赵云、张飞硬是中途拦截,把刘备的儿子抢回来。

这不是家庭纠纷,这是赤裸裸的权力冲突。

孙夫人有没有把自己当刘备的老婆?没人知道。她有没有心甘情愿嫁给刘备?没人敢说。她有没有参与政治博弈?从她想带阿斗回江东这件事来看,她并不是什么花瓶,而是有政治任务的人。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

孙坚死于191年,孙尚香如果比孙权小11岁,那她哪来的?

答案很清楚:

她不是孙坚亲生,甚至未必真姓孙,她的“孙家公主”身份,是三国政局下一次精密的政治包装。

史书没讲明的,我们就按逻辑去推。

那些无名的女子,有的成了嫁妆,有的成了工具。千年之后,我们连她是谁都不知道,却还在为她的名字争论。

这就是孙尚香,一个只在权谋夹缝中活过短暂光辉的影子角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锦”入中原 数百件云锦珍品亮... 中新网郑州7月22日电 (经晓佳)7月22日,“经纬百年 织岁丹宸——云锦故宫百年纪念特展”在郑州商...
原创 孙... 去北京旅游时,毛主席纪念堂无疑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必访之地。它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南侧,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相...
原创 魏... 魏征与李世民的君臣和谐故事,历久弥新,成为历史上的佳话。魏征是一个忠诚的臣子,而李世民则是一位明智的...
原创 给... 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地位无疑是最尊贵的,那么身为皇帝父亲的地位是否会更为尊贵呢?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并...
原创 民... 指尖拂过这叠民国老照片,像是触到了八十多年前的风。民国就藏在这些烟火气里,一半是新旧碰撞的慌张,一半...
原创 除... 实际上,三国演义中的颜良和文丑,往往被低估了他们的武力水平。很多人都认为,斩杀这两位武将是件轻松的事...
原创 诸... 自从刘备去世后,蜀国的军政大权便都落入了诸葛亮的掌控之中。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实力可谓是最为强盛,吴国...
原创 赵... 实际上,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关羽专杀一流高手,赵云多杀二三流高手”。这种现象背后,主要有三个...
去了一趟日本才发现,原来在日本... 我原本不太关心这些出国旅行的事。退伍之后,老实说,我更习惯留在国内,喝碗热茶,看天安门升旗。但前阵子...
原创 从... 从集体到奢华:苏联官员居住条件的历史变迁 在苏联的历史发展中,官员住宅的变化不仅是建筑风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