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谋士们的生死与成败
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动荡,英雄辈出。枭雄们相互争霸,谋士们智勇双全,武将们沙场驰骋,历史的舞台上各路英杰轮番登场。若说三国中最为出色的谋士,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贾诩、荀彧、荀攸、郭嘉、司马懿、周瑜、鲁肃等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最终笑到最后的,却是司马懿。他不仅成功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还为孙子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并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司马懿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从曹魏的权力中脱颖而出?
司马懿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他活得足够长,直到73岁,他通过与那些强悍对手的斗智斗勇最终熬胜了他们。他成功地熬过了曹操(享年66岁)、曹丕(享年40岁)、曹叡(享年34岁),以及曹魏的众多重臣——荀彧、郭嘉、贾诩、程昱、曹仁、曹洪、曹真、夏侯惇、夏侯渊、许褚等,他们的早逝为司马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说,生死存亡往往在于谁能熬得更久,谁就能站在最后,成为最终的赢家。
那么,汉末三国时期那些顶尖谋士的寿命又是如何呢?根据他们的年龄,我们可以一一了解。
1. 贾诩(147年~223年,享年77岁,病逝)
贾诩,字文和,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和著名军事战略家,因其计策毒辣,被誉为“毒士”。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贾诩被任命为太尉。《三国志》中的陈寿将贾诩与张良、陈平等智者并列,易中天更是盛赞贾诩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之一。贾诩最终于223年病逝,享年77岁。
2. 司马懿(179年~251年,享年73岁,病逝)
司马懿,字仲达,汉末三国时期的权臣和西晋的奠基人。最初,司马懿被曹操招募为文秘,后来升任大将军等重要职务。最终,在249年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尽管与曹魏的许多重要人物经历了权力斗争,司马懿最终活到73岁,并且为其孙子司马炎的篡位奠定了基础。
3. 荀攸(157年~214年,享年58岁,病逝)
荀攸,字公达,曹操的重要谋士,曾在多次重要战役中出谋划策,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荀攸在214年随曹操南征东吴时,不幸病逝,年仅58岁。
4. 诸葛亮(181年~234年,享年54岁,过劳死)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的智者和忠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世所推崇。然而,过度劳累使得他在北伐途中因病去世,享年54岁。诸葛亮的死因主要归咎于长期操劳和劳心过度。
5. 荀彧(163年~212年,享年50岁,抑郁而亡)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谋士,一直忠心耿耿地辅佐曹操,深得曹操的信任。然而,由于反对曹操自称魏公,荀彧被冷藏并最终因抑郁而死,享年50岁。另一种说法是他因曹操的压迫而服毒自尽。
6. 鲁肃(172年~217年,享年46岁)
鲁肃,字子敬,是东吴的谋士之一,年少时便与周瑜交好,共同帮助孙策和孙权稳固江东。他提出的“鼎足江东”战略规划为孙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肃为人心胸开阔、眼光远大,但却英年早逝,享年46岁。
7. 法正(176年~220年,享年45岁,病逝)
法正,字孝直,最初是刘璋的谋士,后投靠刘备,并为刘备攻占益州立下了赫赫战功。刘备死后,法正深得刘备的信任。然而,法正在220年因病去世,年仅45岁。
8. 郭嘉(170年~207年,享年38岁,病逝)
郭嘉,字奉孝,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曾帮助曹操多次战胜敌人。然而,郭嘉在37岁时因病去世,他的早逝被曹操深感痛惜,特别是在赤壁之战后的叹息中,“若奉孝在,必不教吾有此败”。
9. 周瑜(175年~210年,享年36岁,中箭受伤感染而死)
周瑜,字公瑾,东吴的名将和谋士,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勇气,成功协助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周瑜虽英年早逝,但仍被誉为“千古风流人物”。他因伤病未愈就去征战,最后因伤口感染而病逝,年仅36岁。
10. 庞统(179年~214年,享年36岁,战死)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曾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刘备。他策马入川,帮助刘备取得益州。可惜庞统在214年征战中不幸中箭,年仅36岁便英勇殉国。
205年各大谋士的年龄:
- 诸葛亮:24岁
- 庞统:26岁
- 司马懿:26岁
- 法正:29岁
- 周瑜:30岁
- 鲁肃:33岁
- 郭嘉:35岁
- 荀彧:42岁
- 荀攸:48岁
- 贾诩:58岁
可以看到,贾诩年纪最大,比诸葛亮大了34岁。而庞统、周瑜等英勇谋士则英年早逝,未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除了这些著名的谋士,三国时期还有诸如田丰、沮授、陈宫、审配、李儒、徐庶、程昱等一批同样出色的谋士,但篇幅所限,本文就不再详细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