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我们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方便未来持续获取此类文章的推送,也便于您与我们一同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将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临川
编辑 | t
在武侠小说中,捕快这个职业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小说中的捕快们往往身怀绝世武功,身手矫健,行事干净利索,能够轻松捉拿那些逃逸的盗匪和罪犯。
现代电视剧中也不乏关于捕快的题材,比如《四大名捕》。剧中的主角们个个英姿飒爽、风光无限,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得对他们敬畏三分。
然而,真实的历史中,捕快这一职业的待遇真有那么高吗?
在我们深入探讨历史上捕快的真实地位之前,不妨先从捕快这个词的来源开始,了解一下这一职业的起源和发展。
“捕快”这个名称由两个词组成,“捕役”和“快手”。“捕役”主要负责捉拿盗贼,专门抓捕罪犯;而“快手”则是指那些需要亲自动手擒拿罪犯的能手。由于这两者职责相近,渐渐地合并为一个称呼——“捕快”。
至于“捕快”这一名称最早的起源,现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这一职业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末期。
据史书记载,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就出现了类似捕快的职能。当时的大禹为了应对洪水灾害,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商讨治水大计。各部落首领按时到场,但有一位名叫防风氏的首领却迟到了。
当时的部落首领心怀鬼胎,缺乏信任,犹如一盘散沙。为了树立威信并让其他部落首领心服,大禹决定派人捉拿防风氏,并对其进行惩处。也正是从这个事件开始,大禹成为了奴隶社会的第一位天下共主。
负责捉拿防风氏的人,便是历史上最早的捕快。他们的职责,与现代警察的职能相似,但在当时的社会中,捕快的地位远不如现代的警察。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捕快毕竟是官职,也算是公务人员,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实际上,古代的捕快并没有职业门槛,以宋朝为例,捕快的地位实际上类似于如今的临时工或编外人员。即使文盲或者有前科的小混混,只要行动敏捷、头脑清楚,就能成为捕快。
捕快们除了负责抓捕罪犯,还常常需要做一些收租、抓壮丁等脏活累活。宋朝的官员们普遍对捕快们看不上,甚至能对他们指手画脚,而捕快们也无法随意辞职。成为捕快后,通常需要在岗位上待满三到五年,提前离职或者推迟离职都会受到惩罚,连带上司也会受到牵连。
因此,成为捕快的后果,往往意味着你必须将精力最旺盛的岁月奉献给这个岗位,之后无论如何,也只能回乡种地或继续做旧业,个人前途就此被断送。
捕快们的职责之一便是侦破案件,但他们的任务往往有时间限制,叫做“比限”。每个案件的侦破期限通常是五天,而命案则是三天。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仍未破案,捕快们就得接受体罚。
这样的考核制度极为严苛,许多捕快为了避免挨打,不得不采取随便抓人、胡乱定罪的方式。有时,他们会遇到昏庸无能的官员,草草了事也就草草了事。
尽管捕快为官府办事,却在社会中并不受尊重,他们甚至没有农民那样的社会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呢?
捕快通常穿着便装,巡街走巷。如果发现盗贼或需要召集被告时,他们会亮出身份腰牌,拿出铁尺和绳索捉拿罪犯。乍一看,这样的捕快颇具威风,但实际上,他们的社会地位低得可怜。
正如我们所提到的,捕快一职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那时,这类职务通常由奴隶担当,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这也为后代人将捕快视为“贱民”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古代的农耕社会,国家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才是最重要的。商人和医生等职业也被视为低贱之业。捕快们日常巡逻,除了办案时有用,平时几乎无事可做,因此他们不仅不缴纳赋税,还能逃避徭役。国家自然不喜这样的人。
再者,捕快们并没有强大的军事能力,所以他们也无法像真正的士兵一样受到国家的重视。古代《大清会典》就规定:“奴仆及倡优隶卒为贱”。
这些为社会治安贡献力量的人,居然在社会阶层中处于底层,这本身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更加残酷的是,成为捕快后,这个人的子孙将彻底失去科考资格——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考生的家世背景非常重要,家族的三代必须清白无瑕。娼妓、戏子以及捕快这些“贱民”,三代子孙不能报考科举。所以,如果一个人的祖父或父亲曾是捕快,他自己便没有资格参加科考。
中国古代有着根深蒂固的“士农工商”阶级观念,“士”位居社会最上层。商人和医生等尽管富裕,但却低贱无比,无法得到社会的尊重。要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成为官员,才是普通人可以获得尊严和财富的唯一途径。
因此,古代社会普遍推崇读书做官,许多人甚至在八十岁时仍会报考科举。但成为捕快,意味着三代人都不能参与科考,这对许多家庭而言,等同于“断送”后代的前途。
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在选择是否当捕快时,要三思而后行。因为一旦选择成为捕快,无论之后辞职与否,他们的子孙都无法参加科举考试,改变不了家族的命运。
国家将捕快视为“贱民”,本意是希望通过限制其社会地位来迫使他们更多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为了打压捕快滥用职权。但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很多人的科举之路被彻底断送。
捕快虽然地位低微,但他们却能从职务中获得便利和权力,能够轻松敲诈百姓,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尽管收入微薄,他们在执法过程中却往往通过收取好处费,来弥补自身经济的不足。有时,捕快与官员甚至会暗中勾结,共同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因此,尽管捕快的地位低下,社会地位几乎等同于“贱民”,但因为拥有一定权力,他们却能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这也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巨大不公,普通百姓虽无缘科举,但捕快这个职位却成为了有心人从中牟利的途径。
总而言之,尽管古代的捕快地位低下,收入微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保障,但由于其权力的特殊性,他们依然能从这个职位中获得某种程度的利益和特权,封建制度的不公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