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光明网】【中华网】【鲁中晨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麦子
编辑|麦子
“韩国人一觉醒来发现,他们丢脸竟然丢到联合国了”。
一直以来,韩国在申遗方面的“小动作”可是连连不断。
泡菜、端午祭、大木匠技艺都被他们带上了“本土外衣”,拿过去申遗。
但没想到的是,如今他们在申遗方面快要“全军覆没”了。
7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韩国申遗五项非遗项目因证据不足被联合国列入“待撤销名单”。
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这下被别人说是外来货,也是不理亏了……
技艺及民俗上的“照搬”
“大到建筑领域,小到饭桌,韩国都要捞过来才行吗”。
在韩国人看来,大木匠技艺是他们传统建筑的灵魂,每一道工序都是他们本土工匠的千年积累。
但随着更多历史文献的挖掘,才发现他们这种“独创”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中国古建筑专家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榫卯结构拆解为了三维模型。
在与韩国大木匠现存的施工流程进行比对时发现,他们将近30个关键的工艺节点之中,有将近20个都与宋代典籍的描述完全吻合。
还有网友曾分析过韩国的大木匠技艺官方视频与我们国家申遗成功的榫卯技术有关的视频。
最终发现他们的大木匠技艺,简直就是我们国家木工艺的翻版,只是换了一个“外包装”而已。
而除了这个之外,韩国想要申遗的“燃灯会”项目,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韩国宣城他们的燃灯会是为了庆祝释迦牟尼诞生而独创的一个庆典。
但经过高清扫描发现,韩国提交的灯绘图样竟然是临摹自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
更令人咋舌的是,壁画之中的那些“中原”文化元素竟然都被他们“视而不见”,“长安西市匠人制”的字样被隐藏了。
此外,日本保存的唐代灯架残件也证实这项技术源自中国。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螺钿灯架残件,它的榫卯结构、装饰纹样与韩国庆州博物馆展出的“古代燃灯会灯架”几乎一致。
而日本的这个残件,比韩国的灯架年代还要早200年。
江陵端午祭同样也陷入了争议之中,韩国一直将它宣传为他们独有的萨满教仪式,这个仪式还会有假面表演。
但湖北出土的商周时期傩戏面具,它们的年代比韩国最早的端午祭文献记载早了整整一千年。
并且面具上的纹饰与韩国“汉东假面舞”面具极为相似,相似度超过90%。
这些都像是在暗示着,它们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文化传承的关系。
技艺以及民俗都出现了一些“疏忽”,就连同他们的一些文化也有些“模仿”的意味在身上。
各类文化的“疏忽”
泡菜,这种在韩国的餐桌上占据C位的美食,被他们宣称有千年的独家传承史。
可若是韩国人翻开中国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怕是有些“无地自容”了。
这本书里记载的“作菹法”,详细记录的那些制作流程和韩国泡菜如出一辙,而且比韩国所说的起源时间早了好几个世纪。
如果说文字还不够有冲击力,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腌菜坛,绝对是一个重磅证据。
坛身的纹路、密封的工艺,和韩国庆州古墓里的泡菜坛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双胞胎”似的。
更神奇的是,科学家从坛内提取的微生物DNA,和韩国传统泡菜的菌种来源完美匹配。
有网友调侃“它们之间像是跨越千年的来了个血缘鉴定”。
就连韩国博物馆巴不得放在别人眼前炫耀的“古董泡菜坛”,也戳破了他们“本土原创”的谎言。
这个泡菜坛经过鉴定之后发现,它竟然是清朝乾隆年间从景德镇出口的“舶来品”,坛身上还有“景德年制”的标志。
他们在饭桌上面的“制酱文化”,同样也饱受质疑。
他们声称自己的酱是从公元7世纪制造的,而中国的制酱历史远远早于他们对外宣称的时间。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就有关于酱料酿造技术的记载。
《周礼》中的有关内容,不仅表示除了当时制酱的技术成熟,并且在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豆酱里不可缺少的“辣椒”,直到16世纪才传入朝鲜半岛。
恐怕只有小说里的时空穿越出现,他们的话语才能立得住脚。
再者,从历史互动来看,高丽时期与唐朝之间的交流也频繁,朝鲜半岛的文化与制度都深受中原影响。
韩国古代的官方文书、书信大多其实都在使用着汉字。
在音乐方面,韩国古代乐典《乐学轨范》中记载的“唐乐”,经与敦煌唐代古谱比对,音律节奏高度吻合。
如此看来,这些事物都是中原文化传播的有力证明。
而韩国这样执着于“本土原创文化”,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心里的执着
申遗带来的经济利益,对于韩国来讲也是有着十分诱人的诱惑。
如果能够拿上一块“世界非遗”的牌子贴在头上,那他们其实是相当于有了一台“印钞机”。
当年他们的泡菜申遗成功之后,10年之间的出口额便极速增长了3倍。
一项传统舞蹈申遗之后,有关的文创产品也使得他们的销售额暴涨200%。
祭祀仪式得以申遗成功之后,还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民宿价格以及各种小吃摊都能赚到钱。
如果传统的木匠活儿也能够成为非遗,不光会带动更多的人来拜师学艺,还会促进他们与国外的交流以及贸易。
“文化变成了黄金”,使得普通老百姓也都跟着一起受益,毕竟真金白银落在身上,没有人不愿意。
所以即便有些文化项目的“出身”不明不白,也不妨碍他们愿意出全力给他们进行包装之后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