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我中国|大暑:炎炎夏日 古人如何避暑?
创始人
2025-09-23 19:02:53
0

“小暑接大暑,热到无处躲。”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上蒸下煮”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那么,古人是如何避暑消暑的?跟随记者的讲述,一起在古诗词中探寻古人纳凉的方式。

游客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漂流消暑(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首先,寻一处纳凉之地。唐代诗人刘禹锡写“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在水亭中避暑,铺设了竹席,自然生凉。北宋词人晏殊道“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用玉碗贮冰,卧睡于竹席纱帐中来纳凉。

第二,寻一把扇子。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苦热喜凉》中写,“火云忽朝敛,金风俄夕扇。”南宋诗人谢枋得甚至以《扇》为题,作诗一首。宋代周邦彦也提到:“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可见在古人的生活中,扇子、冰鉴、凉席一应俱全。

另外,文人雅士还格外注重心静自然凉。白居易就在《销暑》中用“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告诉世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心闲静则身觉凉。

7月21日,农民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长塘村的田间插秧。大暑到来之际,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新华社发(李建新摄)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7月21日,云南腾冲市固东镇农民在凤凰山采收万寿菊。大暑到来之际,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新华社发(龚祖金摄)

大暑一过,秋天的脚步就近了。炎暑有尽,时光无垠,尽情享受你的夏日吧!

记者:许晓梦、刘洋、余佩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楚...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之一,曾经是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超级大国。然而,这个曾经一度强大的国家最...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追忆太原会... 新华社太原7月23日电 题:追忆太原会战烽烟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樊欣阳 暑假来临,位于太原城区的山西...
原创 溥... 爱新觉罗·韫欢是溥仪的亲妹妹,同时也被视为中国最后一位真正的格格。这位格格一生历经风雨,却活到了83...
原创 谁... 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中,朝鲜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并不广阔,人口也不算庞大,经济发展水...
原创 西... 评选西晋十大名将需要全面考量他们的军事才能、实际战功、战略影响以及对西晋统一与延续的贡献。以下是按功...
原创 家... 在浙江省宁波市的汪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枚钱币,恰似家族历史长...
原创 “... 韩国,这个曾经凭借经济奇迹和科技飞跃在全球崭露头角的国家,如今却仿佛站在悬崖边缘,稍有不慎就可能坠落...
原创 为... 众所周知,皇位争夺向来异常激烈,因为无人愿意轻易放弃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皇位不仅代表着尊贵,更意味...
原创 刘... 公元前191年冬十月,汉惠帝刘盈的婚姻大事由吕后亲自操办,她决定将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自己的外甥刘...
乐陵聚力打造“影视+文旅”顶级... 乐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影视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1处,其中1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