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欢迎细细品读。
若有人抄袭,我必维权到底。
人民公社是我们历史上的一项创新创举。
它曾经是我们在艰难时期应对各种危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我们尽力避免用意识形态的框架去解释人民公社这个历史产物。若用意识形态来解释,难免会有人以同样的意识形态观点来质疑甚至挑战你。
因此,现在我们换个视角,从经济学的角度,从解决危机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角度来谈谈人民公社的由来。
人民公社的诞生,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
实际上,人民公社的产生最直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朝鲜战争。
为何是朝鲜战争?让我为你揭示所有事实与真相。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为了支援这场战争,国内几乎倾尽所有力量,而志愿军战士们也在前线浴血奋战,展现了我们国家的威严和军人的英勇。
1950年12月底,我们成功打赢了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
正是因为志愿军战士的顽强拼搏,我们不仅夺回了朝鲜战场上的主动权,还赢得了苏联赠送的军工重装备生产线。
事实上,当时美国为了更好地进行战争,放松了对日本的控制,把军备生产线转移到了日本,方便快速将武器装备投入朝鲜战场。
既然美国扶持日本进行武装,苏联自然不得不将其军工重装备生产线交给中国。
既然引进了这条生产线,自然需要建造相应的车间和厂房,谁来干这些建筑工作呢?很显然,需要大量的泥瓦匠和建筑工人,而这些工人大多是农村来的农民。
除了建厂房,还有修筑道路、挖沟渠、架设电线等大量配套工作需要完成。
引入军工生产线,实际上也促使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就业。
农民离开了土地,这必然导致土地被闲置。
显然,土地不能荒废,因为土地一旦荒废,就意味着无法创造剩余价值。
但是,前往城里工作的农民家庭缺少劳动力,导致土地无人耕种,怎么办?
于是,初级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农民可以把自家的耕地和牲畜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收益则按土地股份分配,农民仍然保留土地和牲畜的所有权。
换句话说,尽管部分农民外出工作,他们依然可以获得相当于“地租”的收入。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没有荒废,依旧发挥经济效益,并能从中提取剩余价值。
这类合作社既给农民带来了收益,也使地方财政受益,这难道不是当时解决问题的良策吗?
截至1953年,全国已有15053个初级合作社,参与农户达到27.2万户。
既然初级合作社既有利于农民也有利于地方,为什么后来又发展成高级合作社呢?
初级合作社与高级合作社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初级合作社的生产资料属于农民个人私有,而高级合作社则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那是因为新的问题开始显现。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意味着军工重装备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武器失去了实战用途。
那么,这些生产线要不要继续保留?
20世纪才过去不到半个世纪,世界已发生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次大战都围绕着工业化展开。
上一辈人深知工业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决定保留这套生产线。
但是,保留了生产线,如何维护它呢?
战争结束后,生产出来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无处可用,我们又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会轻易发动对外战争,生产的武器变成纯粹的成本支出。
保留下来的生产线该怎么办?
最后的办法是把军工生产线改装成履带式拖拉机,用于农业生产,至少能从土地上获得产出。
但问题又来了,哪个农民能买得起这种昂贵的履带拖拉机?
几乎没人买得起,更别说用得起,因为拖拉机耗油量大,而当时我们还未开发出油田,石油必须依赖进口。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难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部队官兵归来如何安置?
土地已经分配完毕,复员转业的战士无地可分,这样是否公平?
另一方面,烈士家属因子女牺牲失去劳动力,却仍需缴纳公粮,境况十分艰难。
这些烈士家属该怎么办?他们很可能不得不将土地卖给劳动力多的家庭,这可能导致土地重新兼并。
还有新生儿分配土地的问题。战争结束后,国内人口增加了8000万。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领导者,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读过毛泽东的《矛盾论》,你或许能理解当时的思路。
当时的战略目标是将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实现现代化工业化。为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先解决主要矛盾。
因此,决策必须紧扣解决主要矛盾。
我们要维护军工重装备生产线,就必须将土地集中起来,因为只有集体化的村庄才能负担得起履带式拖拉机。
另一方面,也只有把农民组织集中起来,才能产生剩余价值。单打独斗,尤其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一个人能产生多少剩余价值?
还有,如果农民分散着居住,一户户单独结算,面对当时庞大的5亿农民人口,如何高效管理和结算?
因此,客观上推动农民进入高级合作社,成为解决诸多难题的唯一途径。
面对如此众多的矛盾与挑战,你有比当时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如果不建立高级合作社,如何将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如何化解一个接一个的问题?
如今一些“公知”说我们当时的政策是错误的,妄图否定过去三十年的成果。
但当你真正了解历史真相后,是否还会认为过去的选择错了吗?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正是那一代领导人和无数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为今天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否则,今天我们怎能如此安心、舒适地生活?
现在许多人用小说和谣言诋毁那个时代,做人怎能如此无良?如此无耻?
1953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接任,国际形势再次发生巨变,这些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公社作为解决方案的诞生。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真相,欢迎关注我的下一篇文章——《大跃进:艰难岁月中保卫政权》。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