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未入流不列九品十八级,但也非最小的官,还有两类官比他还不如
创始人
2025-09-22 09:30:58
0

清代的文武官员等级体系继承了明代的制度,依然沿用九品十八级的分类方式。制度规定,从九品为最低的品级,任何不在十八级之内的官员都会被称为“未入流”。关于“未入流”的定义,《明史·职官志》有明确记载:“凡文官之品九,品有正、从,为级一十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因此,很多人认为,未入流代表的是最低的官职层级,没有比这更低的了。

这个观点在明代确实是正确的,但如果放到清代,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清代的官制中,实际上还存在两类官职比未入流更加低微,它们被统称为“无品级”和“无顶戴”。这两种官职的身份地位与未入流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区别。为此,御史结合史料,详细分析了“未入流”、“无品级”和“无顶戴”之间的关系。

首先,关于“未入流”的定义,我们已经介绍过,它主要指的是十八级以外的官员。但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未入流仅适用于文官,武职官员并没有未入流这一说法。而且,乾隆之前,武职官员的最低品级是从七品,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后,才对武职官员的品级做了新的调整,新增了八品、九品,正式规范了武职官员的品级。

未入流的官员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在京师的各个衙门和外省的府、州、县三级机构中,设有大量的未入流职务。例如,翰林院的孔目,各部院的库使,地方的盐茶大使,州县的税课司大使,驿丞,闸官,甚至一些地方的僧道官等职务,都是未入流的典型代表。虽然这些官职没有正式的品级,但它们的职务和职责是明文规定的,也就是说,未入流并非没有职务,实际上,他们并非没有品级,而是一个“附品”性质的存在。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不列于九品,曰‘未入流’,其级则附于从九品”。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未入流的官员实际上是“附品”性质,虽然并非正式的从九品官员,但他们享有和从九品官员相同的待遇和职权。顶戴补服制度中,未入流官员和从九品官员的待遇基本相同,都佩戴练鹊(或练雀)补服,顶戴则用镂金素花。

在地方官制中,未入流和从九品官之间的差别并不大,甚至可以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是类似的。就像现代的科员和实习科员一样,职务上有差异,但实质上差别并不明显。当然,尽管未入流在职务上并无太多区别,但在清代的官场中,未入流官员常常受到上级官员的轻视,尤其是朝廷的大员和封疆大吏,经常将他们视作“未入流的小吏”。

与“未入流”相比,“无品级”和“无顶戴”这两种官职较为陌生,很多读者对它们的区别并不清楚。表面上看,“无品级”和“无顶戴”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实际情况是,两者的地位和待遇存在显著区别。

“无品级”和“无顶戴”的官职在京师和各省的官制中并不常见,主要出现在内务府的官制系统中。根据《清会典》的记载,“定内务府官之秩,文职有二品至九品,有未入流,其微者,则无品级、无顶戴焉”。这意味着,“无品级”和“无顶戴”的官职比未入流的职务还要低,它们是清代特有的低级职务,明代并无此类设置。

尽管“未入流”官员只是附属于从九品的级别,但他们依然被视为具有一定品级。而“无品级”官员则没有任何正式品级,属于最低层级,甚至连未入流的官员都不如。内务府中的无品级职务,如广储司的“无品级司匠”,营造司的“无品级催长”,都虞司和慎刑司的“有顶戴无品级催长”等,统称为“虚衔顶戴人员”。这些职务虽称为无品级,但依然有顶戴,尽管它们的顶戴待遇很可能与未入流相似。

无品级官职不仅存在于内务府的文职系统,也出现在内务府的武职体系中,如厩长、牧长、幄长、番役头目等职务。此外,内务府内还有“无品级笔帖式”,这些官员的品级低于九品笔帖式。

至于“无顶戴”官职,地位比无品级还要低。内务府的一些无顶戴文职,如副库掌、副库守、无顶戴司匠等,都是这种低级官职的典型代表。而在武职方面,内务府也设有类似的无顶戴职务,如营造司屯千总、屯把总,牧副和珠轩长等。

值得注意的是,“无品级”和“无顶戴”的官职主要存在于内务府的官制中,其他地方如京师的衙门和各省机构中并没有设置这些职务。内务府作为清代最大的机构,官员人数庞大,达到3000余人。根据《清史稿》和《清会典》的记载,内务府七品以上的官员数量相对较少,绝大多数的内务府官员都是未入流、无品级或无顶戴的低级官职。

内务府的官员大多是为皇帝服务的忠诚奴仆,很多来自满洲的三旗包衣,通常从无品级或无顶戴的官职起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便有机会获得正式品级,甚至有可能跻身高位。因此,对于这些低级职务的仕途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探讨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过渡状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当图瓦人说"我不是蒙... 老实说,当我看到俄籍图瓦博主在网上坚决表示"自己不是蒙古人",然后一堆蒙古族博主为此"破防"时,我的...
原创 开... 1966年8月的某个晚上,在一座机关大院的昏暗小屋里,一位看守悄悄对傅连暲中将低声说道:“你曾救过主...
原创 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我们希望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
原创 民... 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是世人皆知的名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年轻时的蒋介石,曾经历过三段婚姻,而宋...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江桥抗战:... 江桥不是一座桥,而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的一个小镇。 九十多年前,一场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在这...
【展览开幕】《伟大贡献——中国... 2025年7月15日,《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展览开幕仪式在青岛市博物馆成功举办。...
原创 刘...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一种独...
邵大箴:写生不是解决中国画问题... 要认识中国画的写生概念、方法与西画的区别 颜慧:听说您对当前中国画创作中的写生问题有一些看法,能否就...
原创 杨... 历史开讲 杨洪,明朝中期的著名军事官员,出身于六合。他的父亲杨璟,曾是随朱棣征战沙场的重要人物,参...
原创 李... 一提到李建成,大家都知道,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子,曾经被视为皇位继承的最大竞争者。然而,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