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汉外戚是如何开始专权的?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会打乱原设想
创始人
2025-09-22 06:01:35
0

理想往往是丰满美好的,而现实却常常显得骨感和残酷。这句话被许多人用来调侃自己,里面蕴含着太多遭遇挫折后的辛酸,以及面对梦想落空时的无奈和叹息。

其实,我更倾向于把这看作是一种“深刻的痛苦领悟”。这种领悟虽痛,却是一种成长的必经之路。一个人如果从未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教训,就难以真正成熟稳重。

关键在于,我们不能永远困在这种痛苦的循环里。真正的智慧是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避免在同一个陷阱里反复摔倒,不会轻易踏入自己早已看透的陷阱。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被称作“外戚专权”。所谓外戚,就是皇帝妻子娘家的人,外戚专权则类似于“小舅子当家作主”的局面。这样“反客为主”的权力转移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这种事情总是防不胜防,屡见不鲜?

不能简单地说皇帝不防自家亲戚。事实上,越是富有权势的人往往越谨慎、越吝啬。高级权力者对身边的人尤其小心翼翼。也不能说外戚没有对手,因为“人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人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圈子都是常态。外戚常常被其他权力集团联合围堵。

换句话说,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其实大家都不希望外戚坐大。那么,外戚为何常常能不受约束地攫取权力?看看东汉时期外戚专权的前因后果,也许我们会明白许多事是为什么难以预测和防范。

刘秀与西汉外戚王莽之间有深仇大恨。王莽篡夺了刘家的江山,他的大哥刘演和许多亲属都在反抗过程中牺牲。情感上,刘秀对外戚集团很难有好感。换作任何人,面对一个被污名化的群体,也难免先入为主。

从帝国最高领导者的角度出发,善于总结历史教训的刘秀对外戚同样忌惮且痛恨。毕竟,西汉被王莽篡权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

所以,刘秀即位后,对外戚保持强烈的排斥和警惕。

在他的外戚体系里,他迅速摧毁了郭圣通家族,但对阴家却表现出一定的宽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刘秀不是冷血无情,他内心有愧。

阴家和刘秀之间的恩怨不再赘述,后来还有名将邓奉为阴家和南阳豪族出头,不惜以死明志,刘秀不能做得过于无情,否则恐怕又会有类似的悲剧重演。

当然,涉及生死和核心利益时,道德良心往往失效。如果阴家有人真要挑战刘秀的统治,他也不会手软。阴家之所以被放过,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懂得明哲保身。

阴丽华本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的哥哥更是时常给她讲人生道理,一家人都很聪明。

比如刘秀想给阴兴封爵时,阴兴坚决拒绝。阴丽华好奇问他哥哥原因,阴兴回答说:“难道你这些年没读书?‘亢龙有悔’你听说过吗?越高位越容易招灾,外戚之家往往不知进退。嫁女必须配诸侯,娶亲希望娶公主,但富贵总有尽头。做人要知足,懂得退让!经不起诱惑的人,怎能做国家的好干部?”

看这话,多透彻、多有智慧。

在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阴丽华从未替娘家人争取官职和爵位。

但她越是无欲无求,刘秀心里越觉得愧疚。人性总是矛盾的:你老是索求,我会烦;你从不提,我反倒想给你些东西。阴家最终获得了“一门四侯”的荣耀,地位堪比王政君家族的“一门五侯”。

那么,刘秀就完全被情感冲昏头脑,放弃原则了吗?并没有!他给阴家极高的名誉和荣誉,但在实权上严格控制。名分和权力,他划得很清。

比如阴兴一生仅担任侍中和卫尉,阴识到死也只是执金吾,都是贴身护卫的职位。一方面表示信任,另一方面切断了他们参与核心政务和人事权力的渠道。

理清了自己与妻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后,刘秀对外戚的态度定得很明。

他甚至将吕后的牌位从太庙搬出,指责吕后“祸害三赵,专权吕氏”。

有趣的是,当年汉文帝都没说啥,隔了两百年他的九世孙倒来挑拨老祖宗,这其实是刘秀在释放政治信号:外戚必须老实。

到了汉明帝时期,他坚决继承父亲的方针,并加以强化,明确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入政”。他爹因受岳家资助多少还有点面子,他自己可一分也不欠外姓人。

一次馆陶公主想给家人谋官,汉明帝只送了一千万钱了事,根本不安排职位。

比如名将马援虽是岳父,汉明帝依旧不给面子,名义上皇亲避嫌,实际是外戚不得政治优待。

刘秀那个时代对王莽外戚的痛彻骨髓,在汉明帝时依然清晰,但到了汉章帝,这种痛感明显递减。老一辈警惕外戚专权,小辈却觉得亲戚更亲。

所以,汉章帝时期,窦家外戚开始崛起。窦宪甚至在汉章帝眼皮底下公然抢公主地盘。

但此时外戚还只是刚刚起势,还不能公开挑战皇权。窦宪嚣张,窦皇后只得“毁服”降格求情,汉章帝仁慈地不计较。

外戚虽已露头,但真正的爆发期尚未到来。

东汉皇帝的寿命与国运息息相关,衰败的开始往往从皇帝寿命和子嗣数量显现。

刘秀活到62岁,达东汉巅峰;汉明帝48岁,次之;汉章帝仅33岁,生命短暂。

30出头,在任何时代都是尴尬的年龄。对皇帝尤其如此,因为皇子年轻,皇帝传位准备不足。你难道30岁就该把权交给儿子?突发状况令人措手不及,权力真空随之出现。

汉和帝即位时仅10岁,能指望孩童治理大国吗?必须依赖代理人,或外人霍光,或亲戚王政君。太后代理比外人更靠得住,但东汉自刘秀起实行高度集权,皇帝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妇女难以胜任。吕雉也要靠军功集团。

因此,太后需依靠信得过的兄弟帮忙执政,外戚便趁机坐稳重要职位。窦宪即“太后临朝,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

另外,由于男女有别,皇太后不可能与文武大臣频繁接触,信息传递需中间环节,近水楼台的宦官因此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

汉和帝前期,窦家凭借窦太后执政迅速膨胀。公元89年,窦宪因战功成为大将军,镇守凉州,地位超过三公,跃居政坛高层。

但汉和帝是难得的猛将,10岁继位后,公元92年借助三公及宦官,发动一场堪比康熙擒鳌拜的政变,13岁便夺回皇权。

此后汉和帝减税安民、整顿吏治、安抚四夷、设西域都护,开创“永元之隆”。

不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黑... 在全球四大人种分类中,白种人分布最为广泛,拥有最大的领土面积,并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
原创 本... 某些人一生坚持做同一件事,却始终在历史的洪流中默默无闻;而有些人本无显赫之处,因一时的光辉瞬间,便名...
原创 清... 时代的变迁总会引发一波波变化,而这种自上而下的变动常常是最为普遍的。在各个历史阶段中,为了适应新的趋...
原创 “...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传奇集体:1933 年第四次反 “围剿” 时,他们只是一支临时拼凑...
原创 清... 在许多古装剧中,清朝的王爷和阿哥常常被塑造成留着长长辫子的形象,脑门光亮,发型显得颇有威仪。对于一些...
这几样文玩越盘越仙气飘飘?您手... 在文玩圈中所谓“仙气飘飘”,是对经过岁月沉淀、不懈盘玩后所呈现出的红润色泽、浑厚包浆与通透玉化的文玩...
原创 康... 历史开讲 提到康熙帝,大家都会感到非常熟悉。作为清朝的第四任皇帝,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他不仅具...
原创 许... 许褚与典韦作为曹操麾下最为勇猛的将领,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英雄人物。在曹操的重用下,他们两人都享有极...
原创 一... 春秋五霸与秦穆公的传奇 在春秋时期,关于五霸的争论一直存在,目前主要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种认为...
原创 萧... 历史开讲:萧嵩的宰相生涯 萧嵩曾担任大唐帝国的宰相,且正是那个“群英荟萃”的时代的宰相。然而,他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