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韩国举办了一档名为《明见万里》的节目,主题是“探索中国”。节目邀请了众多嘉宾,并深入探讨了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历史以及当下的关系。该节目的主持人金南道教授是首尔大学的资深教授,专攻中国研究,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对中国的深刻理解。
在第一期节目中,金南道教授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这一观点让现场的观众陷入了震惊与沉默。他断言,“全世界只有韩国对中国心怀偏见,而中国年轻人根本不把韩国放在眼里。”他的这番话瞬间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韩国对中国态度的深刻讨论。节目中,一名女性观众接着提问,让在场的韩国青年们感到无比尴尬。那么,这位女观众究竟问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韩国人对中国怀有如此深刻的偏见?金南道教授的言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
如果我们谈论中国与日本的历史恩怨,那无疑是一段充满痛苦的记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冲突,源自日本的侵略行为和对中国人民的屠杀,这段历史深深烙印在两国的集体记忆中。而谈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近年来美国的反华政策以及经济制裁,也为两国关系的紧张埋下了伏笔。然而,韩国对中国的敌视,却没有历史上的“家仇国恨”作为支撑,这种怨念,似乎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
早在1895年甲午战争之前,朝鲜半岛就在清朝的控制之下,成为中国的附属国。当时的朝鲜,实际上是中国的一部分。之后,随着清朝的衰落,朝鲜半岛成为了其他列强争夺的领土,尤其是沙俄、日本和英国。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顺理成章地占领了朝鲜,并将其变成了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尽管清朝已经垮台,中华民国局势紧张,但蒋介石政府仍然帮助韩国独立派在上海、重庆等地组建了“韩国临时政府”,为韩国的独立铺平了道路。这个“临时政府”最终成为了大韩民国的前身。可以说,韩国的建国之路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帮助。然而,随着二战结束,韩国成为了美国的附属国,凭借美国的经济援助,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但随之而来的是,韩国开始在经济上取得了强大的优势,并以此为资本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发声。与此同时,韩国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也让其在思想上受到西方思维的影响。加之“朝鲜战争”的阴影,韩国对待中国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甚至敌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萨德事件”。当时,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政府对此作出了支持,这一举动显然是在美国的指使下进行的,导致中韩关系陷入低谷。正是因为这种美国支持下的政策,韩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族心理——尽管韩国经济上不断崛起,但其国民的心态却始终未能真正走出自卑的阴影。
讽刺的是,即便是普通韩国人,对于“讨厌中国”的原因也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2017年,韩国媒体曾对1000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52%的人表示对中国有负面看法。当记者询问其中一位受访者为什么讨厌中国时,他竟然严肃地回答:“因为美国讨厌中国,我就讨厌中国。”这种盲目的从众心态,让人忍俊不禁,但也反映出韩国社会某些群体对中国的误解和无理偏见。
在韩国,政府与媒体频繁发布负面新闻,刻意制造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在政治上,韩国新总统尹锡悦在竞选时曾多次批评前总统文在寅的对华立场,宣称一旦当选,将强硬应对中国,甚至重启“萨德导弹”系统。而韩国媒体的报道更是经常充满失实与夸大,诸如“孙悟空是韩国的”、“螺蛳粉是韩国的”等荒诞的说法屡见不鲜。
这种文化上的傲慢和自负,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自卑。在历史学者和网友的眼中,这种行为正是某些国家在面对自己不足时,试图通过外部夸大自己,来掩盖内心的焦虑和无力。一位网友曾说:“一个民族劣根性的最大体现,是总想着在不如其他国家的地方证明自己。”
韩国在经济上的迅猛崛起让人瞩目。1960年,韩国的GDP仅为100美元,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飙升至20000美元。这不到50年的时间,韩国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2021年韩国的GDP总量为1.82万亿美元,而中国则达到了17.7万亿美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韩国的GDP甚至不及中国广东省的总量。
金南道教授在节目中提到,韩国人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韩国人依旧将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那个时期的中国在他们的眼中是贫困落后、经济萧条的国家,而他们则认为,韩国正走在日本之后,始终领先中国一步。但事实却完全不同。金教授指出,许多韩国学生在与中国留学生接触后,才发现中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素养,都让他们感到惊讶和震撼。
节目中的一位女观众提问道:“中国快要超越韩国了吗?”她的话引起了现场的哗然,许多韩国观众面露尴尬之色。这一问题的提出,直接暴露了韩国人在对中国认知上的落后。金南道教授没有正面反驳,而是冷静地回答:“在中国青年眼里,已经没有了韩国。”
近年来,韩国逐渐变成了“股票之国”。尽管韩国经济强盛,但国内青年的就业压力依旧沉重。年轻人开始投身股市和虚拟货币市场,试图通过投资来寻找希望。然而,背后反映的是韩国社会的困境:就业难、经济增长乏力。反观中国,虽然也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中国青年依然充满希望,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创造力。
金南道教授在节目中指出,“韩国青年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没有清楚的目标和理想,他们对未来感到茫然,而中国青年则始终充满活力和希望。”他提到,与中国青年谈论梦想时,没有一位中国朋友表示只想像韩国那样发展。他们的眼光放得更远,瞄准的是全球的顶尖公司和科技创新。而相比之下,韩国的年轻人似乎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金南道教授的这番话深刻揭示了两国在心态上的巨大差异。在韩国,年轻人因经济压力和就业困境感到迷茫,焦虑逐渐成了他们的主旋律。而在中国,年轻人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但他们依然以乐观和进取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从某种角度看,金南道教授的总结也可以应用到两国之间的关系上:“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而中国眼里根本没有韩国。”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走自己的路,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和创新,而从未刻意去超越任何国家。中国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超越自己,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面对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应更加关注合作与共赢,而非停留在过去的偏见和对立中。唯有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立足,走向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