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技术与千年文明深度融合,湖北省博物馆以创新实践开启文化传播新篇。2025年5月,“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VR 数字展厅正式上线,通过1:1超高清三维扫描技术,将150余件珍贵文物“搬”至云端,多维度还原历史细节,打破时空限制,邀全球观众共览荆楚大地的文明长卷。
虚拟现实赋能,让文物在云端 “活态呈现”
本次线上展览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观展场景。观众可360° 自由旋转、放大视角,细致观摩曾侯乙编钟的青铜纹饰,“触碰”石家河玉神人像的神秘质感,更能跟随智能导览聆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叙事。
线下展厅同步设置互动答题、文化印章打卡、文物故事音频讲解等体验模块,让静态的历史陈列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盛宴。
三大文物亮点,解码文明交融的历史密码
展览以“多元一体”为脉络,精选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代表性文物,生动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基。据观众互动数据显示,三大文物成为云端观展焦点:
曾侯乙编钟:礼乐文明中的华夏和声共鸣
作为湖北省博“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在西馆VR展厅首次实现“可听可触”的数字化呈现。本次展区中,观众通过毫米级扫描技术,不仅能清晰观赏编钟表面的精美纹饰,更能从铭文中“曾楚结盟”的记载中,感受古代文明的交融追求。
战国时期,曾国以编钟为礼乐重器,出土时65件青铜钟完整悬挂,钟体、钟架及挂钩上共镌刻3755字铭文,详细记载了楚惠王赠钟、诸国律名对应等史实,既展现了2400多年前曾国对各诸侯国礼乐制度的关注,也印证了长江流域与中原文明的深度互动。
昭君出塞图
明代倪修梅《昭君出塞图》通过数字动画技术,鲜活还原场景。
青铜大立马:丝路贸易中的南北文明枢纽
“中华第一青铜马”高、长均163厘米,重720斤,以1:1比例铸造,造型融合西域汗血宝马与蒙古马的特征,推测为汉晋时期丝路贸易与民族迁徙的产物。VR技术逐层解析马身纹饰与铸造工艺,揭示古代荆楚作为“九省通衢”在沟通中原与草原文明中的枢纽作用。
观众可通过虚拟技术“触摸”这尊国内出土体型最大的青铜马,感受其健壮昂扬的身姿,回溯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文化共荣的历史图景。
文物矩阵勾勒历史脉络:从经济互通到制度共融
除三大亮点外,展览还通过“金道锡行”商路文物、元代八思巴文官印、清代《卯洞油行章程碑》等展品,系统呈现荆楚大地作为 “九省通衢” 促进经济互通、制度共融的历史脉络。
观展指南 观众可通过湖北省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进入线上虚拟展厅。线下展览同步开放。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7日-10月中旬
展览地点:湖北省博物馆南馆三楼特展厅
从史前稻作共耕到近代共御外侮,从“金道锡行”的青铜之路到“万里茶道”的团结之饮,湖北始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鲜活缩影。如今,VR 技术让文物“开口讲述”文明故事,邀世界见证:中华民族的包容与凝聚,早已刻入文明基因,历久弥新。(来源:中华网)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