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李楷瀚:另类收藏构筑潮汕记忆
创始人
2025-09-22 05:01:48
0

一张看似破旧的契约文书蕴含历史的记忆。

从韩江沉船打捞出的宋代潮州陶器。

静谧的环境中,一张张摆或挂着的契约文书纸质发黄并带有折皱痕迹,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在参观者专注的眼光中,显露出一种厚重的历史人文感。让人想不到是的,这些契约文书展品的收藏者竟是潮汕农村的一位90后。

2015年11月27日至2016年1月,由广东省档案局(馆)主办的《潮汕记忆——李楷瀚民间档案文献收藏展》在该馆一楼第一展厅举行。来自潮汕的 90后民间收藏家李楷瀚在这里展出其收藏的潮汕民间档案文献836件,展品时间跨度为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从中展示了潮汕地区近现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也是对李楷瀚从事档案文献收藏、研究起步阶段成果的一次巡礼。

一位90后,为何早早进入收藏旧藉陈档这个原属于年龄偏大收藏者的行列,又如何从这些人们认为的“破烂货”中挖掘出有历史价值的“契约文书”?

农家子弟竟然迷上收藏“破玩意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韩江之畔的潮州市龙湖镇鹳巢村采访李楷瀚。

李家老厝是一幢半旧不新的潮汕传统建筑,踏进李楷瀚专门来来摆放整理档案文献、约十五平方的工作间,只见一张长方型桌子上摆放着一堆堆待整理修复的发黄并皱成团的“契约文书”,屋子两旁的橱柜上一边放有一叠刚初步整理装袋的“契约文书”,一边则是收藏的最早自宋代明朝的潮汕民间日用陶器、瓷器,屋子四周墙脚下还放着一堆现在已少见的潮汕民俗器具。

跟记者聊起收藏经历,李楷瀚说:“我从记事起,就受到有收藏爱好的外公的影响,于是渐渐地对生活中的古旧之物产生了兴趣。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村里用十几块零花钱换来一户人家用来喂猫的旧碗,这是我的第一个藏品。后经过外公的鉴定,证实这是一个晚清的‘青花龙纹碗’。虽说是一件民间生活用品,市场价值并不高,但对我个人而言却有启蒙的作用。我想,一户人家,孙子能看到爷爷以前留下来的东西,就会想像他们当年是什么样的生活,将长辈的记忆世代延续下去,这或许就是民间收藏的意义。”

从此以后,李楷瀚利用亲戚、朋友、邻居、同学的关系,在学习之余走村串巷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老物件:华侨带回家乡随身的通帽、手杖、提箱;“水客”送批用的市篮、水布、雨伞,以及一页页发黄的侨批、契约、家书,不同时期的报纸……因此,年纪不大又有别于同龄人爱好的李楷瀚的收藏之举,常被大人们笑称是“捡破烂的”。

在农村的大人们眼中的这些“捡破烂的”行为,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默默地让李楷瀚充实了积累开拓了眼界,也由此使他收藏这些物品的冲动。

成为潮汕“契约文书”收藏第一人

2008年,李楷瀚考进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读书。到了广州后,虽没有了在家乡熟络的旧藉文书收集渠道,但学习之余,他经常一个人流连于广州市区的各个旧货档,希望从中发现与收集与潮汕地区相关的东西。

李楷瀚说:“我收藏的初期也是从潮州农村最常见到的侨批开始的,但随着接触和了解,我发现,清未与民初,潮汕地区商业发达,贸易四通、华侨众多,除了产生了大量的侨批外,还产生了各种买卖用的契约文书。而在前些年,专注于这方面收藏的人却很少,于是,我渐渐地把收藏的重点放在契约文书上。”

至于他收藏的资金来源,一是在学时他就开始做兼职文书征集的收入,二主要是家里的支持。收集的渠道一是潮汕农村的旧货摊,二是各地的文物商店,三是城市里的旧货交易市场。”

目前他收集的契约文书有宅地契、农田契、房屋契、池契、厕所契和卖仔契,形式有白契、红契(官契),官契又分正契和契尾两种。正是有了明确的收藏方向,通过八年多系统的收藏与研究,到了大专毕业时,李楷瀚的收藏品有侨批档案、契约文书、赋税档案、民间商业文献、家书档案、教育史料、抗战史料、民俗文化史料、人民公社时期档案、民间文艺档案等十大类共三万多件。2015年,李楷瀚向广东省档案馆捐赠4251件旧文书档案,填补了广东省在潮汕文书收集归档方面的一个空白。这位立足潮汕又走出潮汕的90后民间收藏家,从2012年起先后被聘为广东省档案馆及中大、华师、苏州大学的图书馆的文书档案征集员,成为潮汕“契约文书”收藏第一人。

筹办潮汕民间记忆档案馆

现在,李楷瀚虽然大部份时间是在广州市工作,但只要从广州回家,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面对一堆堆一袋袋的旧文书,不少人或许看一眼都会感到“头大”,但李楷瀚说起它们却是兴致盎然,头头是道。他认为,这些“潮汕文书”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变迁,背后蕴藏的潮汕地域的经济、文化基因,它的内涵还有待人们做进一步的“破解”。

采访当天,记者恰好看到李楷瀚刚整理发现的两份颇具历史价值的“契约文书”:一份是康熙时期(1716年)潮安东风镇的田地契(官契);一份是乾隆年间的田地契,李楷瀚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份康熙时期的田地契,虽比现在在广州展出的康熙契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代稍晚,但这是一份完整的官契,因此十分难得!”

经过这些年不懈的收藏,李楷瀚家的老厝和新家有几个房间都变成了存放三万多件“契约文书”的仓库,如何对这些收藏品进行妥善的整理和存放,并让它们发挥真正的效应,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问题。为此,李楷瀚计划在潮安县龙湖镇开设一间“广东民间记忆档案馆”,该档案馆目前已在省档案局(馆)进行备案,具体选址已初步确定,有望在今年落成并向外开放。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潮汕文书”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静谧的环境中,一张张摆或挂着的契约文书纸质发黄并带有折皱痕迹,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在参观者专注的眼光中,显露出一种厚重的历史人文感。让人想不到是的,这些契约文书展品的收藏者竟是潮汕农村的一位90后。

2015年11月27日至2016年1月,由广东省档案局(馆)主办的《潮汕记忆——李楷瀚民间档案文献收藏展》在该馆一楼第一展厅举行。来自潮汕的 90后民间收藏家李楷瀚在这里展出其收藏的潮汕民间档案文献836件,展品时间跨度为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从中展示了潮汕地区近现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也是对李楷瀚从事档案文献收藏、研究起步阶段成果的一次巡礼。

一位90后,为何早早进入收藏旧藉陈档这个原属于年龄偏大收藏者的行列,又如何从这些人们认为的“破烂货”中挖掘出有历史价值的“契约文书”?

农家子弟竟然迷上收藏“破玩意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韩江之畔的潮州市龙湖镇鹳巢村采访李楷瀚。

李家老厝是一幢半旧不新的潮汕传统建筑,踏进李楷瀚专门来来摆放整理档案文献、约十五平方的工作间,只见一张长方型桌子上摆放着一堆堆待整理修复的发黄并皱成团的“契约文书”,屋子两旁的橱柜上一边放有一叠刚初步整理装袋的“契约文书”,一边则是收藏的最早自宋代明朝的潮汕民间日用陶器、瓷器,屋子四周墙脚下还放着一堆现在已少见的潮汕民俗器具。

跟记者聊起收藏经历,李楷瀚说:“我从记事起,就受到有收藏爱好的外公的影响,于是渐渐地对生活中的古旧之物产生了兴趣。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村里用十几块零花钱换来一户人家用来喂猫的旧碗,这是我的第一个藏品。后经过外公的鉴定,证实这是一个晚清的‘青花龙纹碗’。虽说是一件民间生活用品,市场价值并不高,但对我个人而言却有启蒙的作用。我想,一户人家,孙子能看到爷爷以前留下来的东西,就会想像他们当年是什么样的生活,将长辈的记忆世代延续下去,这或许就是民间收藏的意义。”

从此以后,李楷瀚利用亲戚、朋友、邻居、同学的关系,在学习之余走村串巷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老物件:华侨带回家乡随身的通帽、手杖、提箱;“水客”送批用的市篮、水布、雨伞,以及一页页发黄的侨批、契约、家书,不同时期的报纸……因此,年纪不大又有别于同龄人爱好的李楷瀚的收藏之举,常被大人们笑称是“捡破烂的”。

在农村的大人们眼中的这些“捡破烂的”行为,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默默地让李楷瀚充实了积累开拓了眼界,也由此使他收藏这些物品的冲动。

成为潮汕“契约文书”收藏第一人

2008年,李楷瀚考进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读书。到了广州后,虽没有了在家乡熟络的旧藉文书收集渠道,但学习之余,他经常一个人流连于广州市区的各个旧货档,希望从中发现与收集与潮汕地区相关的东西。

李楷瀚说:“我收藏的初期也是从潮州农村最常见到的侨批开始的,但随着接触和了解,我发现,清未与民初,潮汕地区商业发达,贸易四通、华侨众多,除了产生了大量的侨批外,还产生了各种买卖用的契约文书。而在前些年,专注于这方面收藏的人却很少,于是,我渐渐地把收藏的重点放在契约文书上。”

至于他收藏的资金来源,一是在学时他就开始做兼职文书征集的收入,二主要是家里的支持。收集的渠道一是潮汕农村的旧货摊,二是各地的文物商店,三是城市里的旧货交易市场。”

目前他收集的契约文书有宅地契、农田契、房屋契、池契、厕所契和卖仔契,形式有白契、红契(官契),官契又分正契和契尾两种。正是有了明确的收藏方向,通过八年多系统的收藏与研究,到了大专毕业时,李楷瀚的收藏品有侨批档案、契约文书、赋税档案、民间商业文献、家书档案、教育史料、抗战史料、民俗文化史料、人民公社时期档案、民间文艺档案等十大类共三万多件。2015年,李楷瀚向广东省档案馆捐赠4251件旧文书档案,填补了广东省在潮汕文书收集归档方面的一个空白。这位立足潮汕又走出潮汕的90后民间收藏家,从2012年起先后被聘为广东省档案馆及中大、华师、苏州大学的图书馆的文书档案征集员,成为潮汕“契约文书”收藏第一人。

筹办潮汕民间记忆档案馆

现在,李楷瀚虽然大部份时间是在广州市工作,但只要从广州回家,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面对一堆堆一袋袋的旧文书,不少人或许看一眼都会感到“头大”,但李楷瀚说起它们却是兴致盎然,头头是道。他认为,这些“潮汕文书”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变迁,背后蕴藏的潮汕地域的经济、文化基因,它的内涵还有待人们做进一步的“破解”。

采访当天,记者恰好看到李楷瀚刚整理发现的两份颇具历史价值的“契约文书”:一份是康熙时期(1716年)潮安东风镇的田地契(官契);一份是乾隆年间的田地契,李楷瀚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份康熙时期的田地契,虽比现在在广州展出的康熙契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代稍晚,但这是一份完整的官契,因此十分难得!”

经过这些年不懈的收藏,李楷瀚家的老厝和新家有几个房间都变成了存放三万多件“契约文书”的仓库,如何对这些收藏品进行妥善的整理和存放,并让它们发挥真正的效应,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大问题。为此,李楷瀚计划在潮安县龙湖镇开设一间“广东民间记忆档案馆”,该档案馆目前已在省档案局(馆)进行备案,具体选址已初步确定,有望在今年落成并向外开放。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潮汕文书”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李楷瀚计划搜集更多有关广府、客家地区的文书档案,与“潮汕文书”一同以“岭南文书”的名义申请列入《广东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让“潮汕文书”真正成为展现时代变迁的潮汕记忆。。李楷瀚计划搜集更多有关广府、客家地区的文书档案,与“潮汕文书”一同以“岭南文书”的名义申请列入《广东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让“潮汕文书”真正成为展现时代变迁的潮汕记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春... 历史开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代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和社会的剧烈变革。正是在这...
李陵传:汉家飞将的悲剧人生 一、将门虎子,少年成名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
原创 太... 近年来,国内媒体在宣传抗日战争时,常常使用一些夸张的说法,比如将中国描绘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以及...
原创 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明朝是如何支援朝鲜抵御日本的侵略,我们需要将时间线倒回到1592年年初。当时,部分在日...
原创 一... 曹操的25子中,每个儿子的命运都各具特色,下面便是这些儿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最终结局。 第一子:曹...
原创 元...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不一样的互动...
原创 曾... 文|夜谈 编|古往奇事说 曾经凭借着强大的女真铁骑,吞并辽国并灭掉北宋的金国,为何却始终未能彻...
原创 尼... 1972年,这一年对我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国际意义。美国总统尼克松率领代表团,正式踏上了对我国的外交...
原创 汉...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自称精通算命、风水等玄学的高手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朝代都能找到这样的人物。 比如,...
原创 蒋... 毛人凤在戴笠去世后接任了军统局长的职位,成为蒋介石手中最锋利、最得力的一把利刃。几乎所有蒋介石交代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