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群英荟萃,豪杰辈出,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十二虎臣等名将并驾齐驱,各展锋芒,威震天下。然而,也有一些将领,虽在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却因种种原因未被演义小说所描绘,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鲜为人知。细观他们的战功与建树,实为不输于世的名将。
1·段煨
段煨,字忠明,出自甘肃武威一带。是太尉段熲的族弟,与名士贾诩、张绣同乡。早年曾任董卓部将,镇守华阴,勤恳治农安民,深得百姓爱戴。董卓被诛后,他果断弃恶投善。适逢李傕、郭汜兵乱,段煨乘势崛起,率军于华阴迎驾护送献帝东归洛阳,忠心耿耿,临阵勇猛。率领诸将攻克黄白城,诛杀李傕,斩首许昌,三族被夷,功绩卓著,名冠群臣。官至镇远将军、北地太守,封闅乡侯。后历任大鸿胪、光禄大夫,终以功臣身份谢世。
2·杨秋
杨秋来自甘肃镇原,曾联合马超、韩遂等十余部起兵反曹,军势达十万,盘踞河潼,严密布阵。曾数次攻打潼关、渭南。兵败后,杨秋逃至安定,被夏侯渊、朱灵合围,孤立无援,最终归顺曹操。复获官爵,镇守安定,平定郑甘、卢水的叛乱,功绩显赫,官升冠军将军,地位高于徐晃、张郃、朱灵。后晋升讨寇将军,封临泾侯,但其晚年结局无详细记载。
3·朱灵
朱灵,字文博,河北清河人。早年效力袁绍,镇守鄃城。守将季雍叛变,归降公孙瓒。朱灵奉命讨伐季雍,后者以家眷为要挟,欲诱使朱灵投降。朱灵以大丈夫气概,不为私情所动,强攻鄃城,斩杀季雍,连家眷亦遇难。曹操东征徐州时,袁绍遣朱灵助战。诸将撤退,朱灵却倾心曹操之雄才大略,遂归顺曹操,随军征战多方,屡立战功。石亭之战曹休惨败,幸得朱灵率军接应,曹休方得脱险。其军事才能仅次于徐晃、张郃。魏文帝曹丕称其威名超过方、邵,将功盖绛、灌。官至后将军,封高唐侯,去世后谥号“威”。
4·留赞
留赞,字正明,浙江金华人士。性格刚猛,勇猛无比,被视为万人敌。从讨伐黄巾起义,亲手斩杀黄巾渠帅吴桓,虽受伤致一足残疾,却刚强不屈。喜好读书,尤其钟情兵法历史,每每读古将领战事,总发由衷感叹。后来竟用刀自行疗伤,足部得以复原。凌统慧眼识才,多次推荐他,留赞累积战功,拜屯骑校尉。敢于直谏时政,直言不阿,令孙权忌惮。东兴之役中,他任先锋,率先冲锋陷阵,大败魏军,斩获甚多,因功晋升左将军。后随丞相孙峻征淮南,因病未至寿春便撤退,途中被魏将蒋班围困,奋力抵抗终身亡,终年七十三。作战时,常先披发高呼以振士气,声势浩大,战无不克。临死时感慨:“吾战有常策,今病重如此,时也命也。”
5·贺齐
贺齐,字公苗,浙江绍兴人。起初为会稽郡吏,因举孝廉入仕。平定克宁内乱,安抚边疆,威震南方山越族,拜任新都太守。成功平息余杭郎稚之乱,加封奋武将军。升任安东将军,封山阴侯。合肥之战时,孙权撤退遭袭,贺齐率三千兵力救援,使孙权脱险。因功晋升后将军,受假节,兼领徐州牧。吴将晋宗举城投降魏,贺齐率军袭击蕲春,俘获晋宗,洗雪吴国耻辱。性格奢华,偏爱军事事务,乃吴中名将,其功业不输于十二虎臣。
这五位将领中,段煨有护驾诛贼的卓越贡献,杨秋擅长安抚边疆平乱,朱灵战功卓著征战四方,贺齐在平定内乱、稳固邦域方面有显著成就,留赞则以勇猛冲锋著称。他们各有风采,名垂青史,虽未广为人知,但实属三国名将之列,理应同等传颂。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