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不偏私,所以比干被奉为财神,但他应该更愿意做文曲
创始人
2024-11-01 20:06:14
0

原标题:无心不偏私,所以比干被奉为财神,但他应该更愿意做文曲

与儒家和官员称赞比干为忠臣、智者、仁者、圣人不同,民间视比干为神。他扮演两个角色:财神和文曲。

中国的财神有很多,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老百姓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殷太祖王亥、殷大臣比干、赵公明、春秋越国范蠡、关云长。三国时期的蜀汉。其中王亥制中,比干制东,赵公明制北,范蠡制南,关云长制西。比干、范蠡辅佐君王,被视为文化财神;赵公明、关云长征时征战沙场,被视为武财神。

此外,还有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鲁国端木慈、战国时魏国曲梁县令李贵祖、还有魏国商人白贵。其中,管仲掌管东南,端木掌管西南,李鬼掌管东北,白鬼掌管西北。

你们很多财神生前都有经商的经历。如王亥“服牛”以运,管仲与人合伙经商,范蠡得金三千,端木赐予,白圭因贸易致富等等。一生负责征集百姓的财帛,故又称财帛星王。比干、赵公明、关云昌被视为财神,但与商业、经济无关。

比干之所以被奉为财神,是因为他的心是挖出来的,他不偏不倚,没有任何意图。赵公明因指挥“招财”、“招宝”、“招财”、“利市”四仙而被尊为财神。关云长以“义”闻名,商人们因他“以义取利”而尊他为财神。如今,不少奸商甚至希望关老爷子一时糊涂,用青龙偃月剑杀掉自己的顾客。

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商品经济日益活跃。致富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财神爷也逐渐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的财神爷都极为受欢迎。财神比干的形象也深受信徒推崇。十分突出,可谓风光无限。

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比如,“一切都是为了钱”观念泛滥,假冒伪劣、欺骗拐骗现象屡见不鲜,道德败坏、不公正营利的人数日益增多等等。供奉无心无偏的比干为财神,寓意生意交易公平、诚信。这才是经商致富的大道和正道,值得社会大力提倡。

与比干的财神形象相比,今天的文曲比干形象要黯淡得多。但事实上,比干的文曲形象比他的财神形象优雅得多,原因有二:

首先,在中国帝制时代,整个社会可以分为四大阶级:士、农、工、商。其中,“士”指广大士人(包括各级政府官员),“农”指耕种土地的农民,“工”指有专门技能的工匠,“商”指商人和商人。商人。从社会地位来看,士人地位最高,其次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商人地位最低。作为读书人崇拜的神灵,读书人崇拜的文曲当然比商人崇拜的财神要高。

其次,就比干的文曲财神像而言,比干的财神像未经检验,基本上是老百姓的执着;比干笔下的文曲形象则不同。 《演义》第九十九回,比干被掌管天下读书人名利的姜子牙正式封为“文曲”。如果说比干的财神形象是“下里巴人”,那么比干的文曲形象就是“阳春白雪”。

当前,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多数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富裕迈进。从贫困到富裕,最重要的是解决物质财富的增长。这个时期,人们常常梦见发财,所以人们崇拜财神。但在填饱中国人民肚子的同时,也要填饱中国人民的脑袋。否则,人们很容易陷入精神空虚,产生信仰危机,中国人的素质就很难提高。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和修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将“文曲”形象供奉于比干,寓意着重视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随着中国日益富裕,党和政府将越来越重视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比干的文学音乐形象必将大放异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跌眼镜!中国女排被鱼腩爆冷偷... 北京时间8月23日晚,2025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泰国城市清迈迎来F组第1轮,赵勇挂帅中国女排在下半区...
原创 数... 一讲到金三角,我们脑海中想到的就是,那是一片政府管不到的地界,一个毒品种植的“天堂”,一个毒贩横行的...
原创 同...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宗... #头条首发大赛# 爱新觉罗普贵(1665-1725)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孙。普贵的高祖父是太祖脉下...
举报称“每天都有4-10人手术... 今年5月12日,媒体曝光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和开福区内的两处非法代孕机构。 今年5月,湖南长沙县卫...
从封邦建国到编户齐民:共同体视... 在二十世纪以来,所有对中国历史分期的论战中,对于秦汉帝国的历史性格与遗产,一直被反复讨论与论辩。秦汉...
原创 由... 1937年8月,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达成,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当时,八路军战斗序列之下一共有三个...
原创 诸...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这是《三国志》中关于诸葛...
原创 他... 周士第将军的革命生涯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在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中的英勇表现。在独立团,他不仅是团长...
白谦慎:在晚清的高官中,收藏金... 周卣《积古图》手卷局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近十余年,中国艺术收藏史备受瞩目,研究成果格外丰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