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爽手握皇帝为什么不反击司马懿?(智囊桓范是真心相助他嘛?)
创始人
2025-09-21 22:02:13
0

在控制了洛阳城之后,司马懿与蒋济驻扎于洛水浮桥,封锁了洛阳城门,并上奏曹芳,详细列举了曹爽的种种罪行(将兵屯于洛水浮桥,进行异常的监视活动)。

当曹爽得知洛阳的事态后,虽然一度慌乱不安,但并未完全崩溃,而是迅速作出了应对,将皇帝的车驾暂时安置在伊水之南,并指挥砍伐树木修建防御工事“鹿角”,同时调动了数千兵力以加强防卫(爽将车驾留宿于伊水南,伐木建鹿角,征召甲兵数千以作防护)。

尽管从名义上看,曹爽手中仍掌握着天子的权力,在合法性上他无疑占据上风,但其最大隐忧是家族成员皆被司马懿牢牢控制。

正当危局逼近时,洛阳城传来了两个人的身影,其中一个人的出现,几乎改写了整个历史的走向——这人便是大司农桓范。

桓范,字元则,沛郡人,曾在明帝时期担任中领军与尚书,后迁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成为重要军事人物。曹爽执政后,桓范因是同乡,得到特别的照顾,曾被任命为大司农,尽管两人的关系并不算深厚(当时,曹爽辅佐帝政,对乡里老友桓范格外尊敬,然而两人并无太多私交)。

曹爽与其兄弟曹羲常一起外出游玩,而桓范曾劝诫道:“你们兄弟二人掌握着朝政大权与禁军兵权,不宜一起外出。若是城门关闭,你们又能如何进去?”(桓范曾劝道:“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握禁军,不应共同外出,若城门一关,你们将如何再入?”)

然而,曹爽不以为然,豪气回应:“谁敢关门?”

曹爽的权力核心在于年轻的贵族子弟群体,而他与朝中老臣的关系相对冷淡。可当真正面临政变这种极为严峻的挑战时,唯有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臣才是他应对危机的关键力量。

洛阳发生剧变时,桓范本打算听从司马懿的命令,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兵力(并接到司马懿的指令,想要接管曹羲的军队)。

然而,桓范的儿子却极力劝说他投靠曹爽,因为皇帝仍在曹爽手中,转而支持曹爽(而桓范的儿子则极力劝其投奔曹爽,因皇帝尚在曹爽手中)。

面对巨大的政治利益,任何亲戚之情都显得微不足道,桓范很快认识到必须根据两大阵营的实力对比做出选择。

然而,桓范并非全心全意帮助曹爽,他不过是进行一场政治投机罢了。

曹爽虽手握皇帝与几大军区的权力,但局势仍复杂。桓范决定投靠曹爽,虽然大司农的属官纷纷劝阻他,但桓范毫不动摇(桓范的属官们纷纷劝阻,他却无动于衷)。

司马懿封锁了洛阳各大城门,桓范在深思熟虑后,决定从平昌门逃出,因为门前的门卫司蕃曾是他旧时部下(平昌门守卫司蕃曾为桓范的部下,因此桓范选择从此门逃离)。

桓范通过伪造诏令成功逃出城门(他举起中版示意,并虚称得到了诏命,司蕃见状便打开了城门)。

司马懿获悉后感叹道:“智囊走了。”(司马懿对蒋济说:“智囊往矣!”)

蒋济则认为桓范虽有智谋,但由于曹爽与桓范的内在疏远,桓范的策略难以发挥作用(蒋济说:“范虽智,然曹爽必不会采用他的计策。”)。

然而,司马懿一向谨慎小心,这一漏洞却是如此致命:桓范的动向竟然完全不为司马懿知晓,守城的军队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一切源于兵力的严重不足!

司马懿的嫡系仅仅三千兵力,这些人不仅要守卫皇宫,还需看管武库与监察大将军府,实在无法分配更多兵力,而王观和高柔所掌的兵力,只有在关键时刻才是左右胜负的关键。

桓范最终见到曹爽后,提供了几个关键的建议:

1、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围剿司马懿,借着皇帝的威名,号令天下(桓范建议曹爽以天子之名,号令四方兵力围攻司马懿)。

2、利用洛阳外的中军力量,并调动附近的典农队伍,赶紧去许昌,那里有充足的武器可以支持这支力量(他建议曹爽调动附近部队,迅速前往许昌)。

3、最为重要的是,粮食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大司农印仍在桓范手中!(他自信地表示,粮食问题不用担忧,自己的大司农印仍在手中)。

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胜负尚未可知:

1、曹爽手中有皇帝,能号令全国兵力。

2、三大军区均可动员支持,最有利的是,毌丘俭的部队距离最近,随时能支援。

3、曹爽已经掌握朝政十年,禁军长时间由曹爽控制,内部难以保证不会出现变故。

然而,曹爽和曹羲兄弟并未作出反应,默不作声,曹羲甚至完全无法接受此建议!

在这个关键时刻,兄弟俩选择了犹豫和沉默。

此时司马懿则急忙让蒋济向曹爽递交信件,试图仅剥夺曹爽的兵权(蒋济写信给曹爽,告知其仅是免职,而非剿除其全权)。

同时,司马懿派遣许允和陈泰劝说曹爽,承诺他交出兵权之后,可以保全其爵位和财产。

但曹爽心中充满疑虑,不知是否该信任司马懿。

司马懿深知人性,他精准掌握曹爽的心理,很快从曹爽的心腹中得知,他已经对司马懿指洛水誓言的动向产生了动摇(曹爽的校尉尹大目带来消息,司马懿以洛水为誓)。

曹爽最终选择投降,向皇帝请求免去职务,并向司马懿认罪(曹爽在深夜将刀扔地,向臣子们表示自己无心与司马懿对抗)。

可以推测,曹爽内心的挣扎:

1、他曾考虑过与司马懿一决高下,但面对司马懿这位魏国军神,胜算几何?

2、即使胜利,司马懿真的会接受投降吗?

3、司马懿凭借数十年的声望和权力,再加上大批魏国重臣的支持,曹爽最终做出了求生的选择。

桓范极为愤怒,他的政治赌注失败,差点毁掉整个桓家。

桓范心灰意冷,极力劝说曹爽及其兄弟:“你们今天何苦走到这一步,往后看,桓家如何承受这后果?”

最终,桓范的家族被彻底清除,三族被满门抄斩,桓家的顶级士族地位被彻底瓦解。

而曹爽则成为了司马懿权力巩固的垫脚石,彻底结束了自己的一切希望。

2月6日曹爽投降,2月9日司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梁... 在《水浒传》的世界里,梁山好汉前期威风八面,哪怕是官军来剿,照样杀得他们落花流水;抢生辰纲、斗高俅、...
海南组织研讨东坡渡海文化定位 7月14日,在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党委会议室,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纪念苏东坡渡海北归925周年。 宋元...
原创 一... 历史开讲 孝庄太后在清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中,都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女性。她历经多个朝代,辅...
荐书丨石源华:撰写一部《中华民... ⭐ 吧朋友们 我们之间,就差一个置顶星标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研究日益成为关注的...
原创 北... 陈尧佐,出生于宋太宗端拱元年,作为进士,活跃于宋真宗与宋仁宗时期的政治舞台。他的一生见证了北宋的初建...
范双堂——国粹艺术名家【雕塑、... 范双堂 Fan Shuang Tang 范双堂,字乾行,男,1971年生于甘肃省平凉市。传统雕塑、壁...
原创 俄... 公元648年,叶尼塞河上的船只缓缓驶入唐朝的疆域。船队来自黠戛斯,他们带着朝贡之礼,行程漫长,终于抵...
原创 一... 咱们今天要讲的,是一位在南北朝时期,为维护中华文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帝王 —— 刘裕。这人的经历,那叫一...
原创 秦... 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个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兵马俑遗址...
原创 春... 文 | 约翰实验室 编辑 | 约翰实验室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燕国和楚国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