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5日,是董存瑞烈士英勇牺牲的第五十个年头。为纪念这一天,董存瑞的亲人和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几位战友,齐聚一堂,参加了一场座谈会,回忆起那段英雄的岁月。
在这场座谈会上,曾亲眼目睹董存瑞炸碉堡壮举的郅顺义,情不自禁地激动发言。他回忆道:“我记得当时董存瑞突然一跃,迅速贴近那座桥型碉堡,双手紧紧抓住炸药包,拉开导火索。那一刻,我愣住了。”他继续描述,尽管身处如此危险的境地,董存瑞始终冷静无畏,甚至在炸药包即将爆炸的瞬间,他大声对同伴喊道:“快趴下!”话音未落,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爆炸,碉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的身影也再未出现。
董存瑞,这位年仅19岁便英勇献身的民族英雄,他的牺牲不仅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也让人们对他的家人产生了深切的关心。
1948年7月11日,《群众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董存瑞自我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这篇报道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了董存瑞的壮烈事迹。
回溯到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条件贫困,董存瑞从小便没有上学,而是常常帮助家里放羊、拾柴。八岁时,他的家乡南山堡村被日军占领,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尽管年纪小,他心中早已埋下了对抗日的仇恨,虽然无法亲自上战场,他却想着如何为家乡出一份力。
在日军的占领下,南山堡村并没有完全沦陷,日军雇佣了一些伪军来监视村民,其中有一个叫刘有祥的大地主,他成为了村里伪军的头目。刘有祥的暴行激起了村民的愤怒,董存瑞决定以自己的方式给这些汉奸一点教训。某晚,他带着一群小伙伴们,藏在刘有祥回家的路上,等着那位暴发户经过。终于,刘有祥来了,董存瑞一个轻咳,接着小伙伴们纷纷将石块砸向树上的马蜂窝。随即,满天的马蜂扑了出来,狠狠地蜇了刘有祥一顿,狼狈不堪。虽然只是孩子们的恶作剧,但董存瑞的机灵和勇气,早在童年时期便显现无遗。
到了13岁,董存瑞遇到了一个中共党员——王平,这个偶然的相遇深深激发了他投身革命的决心。王平在南山堡村开展地下工作时,被日军发现。王平慌忙逃跑,躲进了董存瑞家中。董存瑞镇定自若,不仅没有泄露王平的行踪,还成功将他藏匿起来。即便日军拿着枪逼问他,董存瑞凭借机智将他们骗走,为王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尽管王平最终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但他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了董存瑞。
1945年春,董存瑞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日自卫队,并在同年加入了八路军,开始了他的革命之路。抗日战争胜利后,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东北解放军,解放战争爆发后,他作为6班班长,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1948年5月,冀察热辽军区的第11纵队司令员贺晋年和政委陈仁麒,准备攻占隆化这座战略城市,董存瑞的6连接到爆破任务。然而,这项任务并非易事,几次尝试爆破均未成功。此时,董存瑞主动请缨,带领队员们继续前进。然而,碉堡上突然开火,几名战友纷纷倒下,只剩董存瑞一人。面对生死关头,他毫不犹豫,毫不退缩,最终决定亲自爆破。
他猛地扑向碉堡,紧紧贴住它,将炸药包引爆。在那一刻,他回头大喊:“趴下!”随即,一声巨响震天响起,碉堡被炸得粉碎,但董存瑞的身影再也没能出现。
随着这座碉堡被摧毁,我军顺利推进,很快攻占了隆化。而董存瑞,也在这次英雄壮举中英勇牺牲,年仅19岁。
董存瑞牺牲时,已与妻子卢长岭结婚。卢长岭比他大三岁,婚姻虽由父母安排,但两人在相处中慢慢培养了感情。尽管生活艰难,卢长岭始终支持董存瑞的抗日工作。董存瑞加入八路军时,卢长岭虽不舍,但依然理解并支持丈夫投身革命。
抗日胜利后,董存瑞的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他回到家乡探望妻子和父母。在这次探望中,董存瑞深知前线战斗的凶险,他不敢再给妻子虚假的承诺,郑重告别道:“万一我再也回不来了,你就改嫁,过自己的日子,不必再为我等候。”不料,这次短暂的告别,竟成了永别。
在得知董存瑞牺牲的消息后,卢长岭伤心欲绝,但得知丈夫英勇事迹后,她又感到无比自豪。为了缅怀董存瑞,卢长岭坚守三年守孝,直到新中国成立,社会逐渐恢复平静。董存瑞的父母和亲戚们劝她改嫁,过自己的生活。经过长时间的劝说,卢长岭终于同意了。
她嫁给了工厂的一个相亲对象,但命运多舛,她因难产去世,年仅二十多岁,离开了这个曾与董存瑞共度时光的家。
董存瑞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整个中国,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陈仁麒将军亲眼目睹了董存瑞的英勇行为,并一直关注董存瑞家人的生活。他不仅在战后多次探访董家,还为董存瑞做出了许多纪念活动。晚年,陈仁麒即使身体不好,依然坚持为董存瑞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
1994年,年迈的陈仁麒因病去世,在临终时,他仍心系董存瑞的家人,叮嘱子女,如果要举行追悼会,一定要邀请董家人参加。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至今依旧被全国人民铭记,他将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