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饱受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细看宋代军匠制度和背后的艰难苦恨
创始人
2025-09-21 19:01:55
0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拥有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如果出现明君治世,政治清明的盛世局面,一项重要的标准便是百姓能够轻徭薄赋。所谓“轻徭薄赋”,简单来说,就是百姓的徭役劳动较轻,赋税较少,生活比较安定。在这些盛世时期,民众的负担相对较轻,社会整体也趋向和谐。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徭役制度和服役群体是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其存在。即便在社会繁荣的时期,徭役制度也依然存在,尽管在某些时段其形式与内容会有所不同。然而,在这些层层压迫的服役者中,有一部分人的痛苦更为深重,他们就是宋代的军匠。

宋代军匠制度与服役群体的艰难境遇,鲜为人知。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制度,深入揭示宋代军匠群体的辛酸与苦恼。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徭役制度可谓是一项典型的制度。统治者通过强制征调民众,从事无偿劳动,以此支撑国家建设和统治阶级的享乐。这些劳役者往往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的劳动力被极度榨取。

徭役制度下的服役者种类繁多,其中有从事体力劳动的“力役”,也有从事某些技术性工作、具备一定技能的“匠役”。宋代的军匠,便属于这一“匠役”中的一部分。

宋代的军匠们虽然不像传统徭役者那样完全依赖无偿劳动,他们会从朝廷领取米粮俸禄,享有一定的物质补偿。然而,这些军匠的本质依然是服役者,虽然他们的待遇较普通徭役者稍好,但相较于普通百姓,依然处于被管理和压制的境地。

这些军匠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技艺,身怀绝技,但却无法过上像普通百姓那样自由生活。作为军匠,他们必须编入军籍,成为军队的一员,既受到军队的管辖,又受到朝廷的管理。这样,他们在军队的严格管理下从事生产工作,生活并不自由。

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这些技术性人才,宋代统治者决定将他们纳入军队,因此军匠制度应运而生。可以说,宋代的军匠制度就是一套旨在组织、管理和调配军匠的系统。

宋代的军匠,无论被称作“兵匠”还是“军工”,都与军队紧密相连。虽然他们隶属于军籍,名义上是军队的一员,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非常低下,待遇也远远不及普通的士兵。军匠的这一低地位,与其来源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宋代的军匠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通过官府招募,二是由罪犯充军,三是由士兵投换补充。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官府招募,尤其是从厢军中选拔有技术才能的百姓。官府招募的过程中,会特别挑选那些具有某种手艺的民众,并将其编入军队。许多军匠都是从这类队伍中挑选出来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关于军匠招募的详细记载:“内禁军不及元等样者,改刺充以次军分;不堪披带者,充厢军;有手艺者试验,改刺充工匠。”也就是说,禁军中不合格者被分配到低等军队,身体不适者或者素质较差的士兵会进入厢军,而那些具备手艺的则被选为军匠,开始承担工匠的职责。

除了官府招募外,罪犯也成为了军匠的来源之一。宋代对犯有轻罪但不至死罪的罪犯进行“配隶”刑罚,他们被流放到边疆,或者被编入不需要高技能的军匠行列中,如铸币、冶炼等。这些罪犯的加入,进一步加重了军匠群体的社会歧视。毕竟,犯罪分子通常不被社会所接纳,他们的加入无疑让军匠的社会地位更加低下。

另外,士兵投换也是一种补充军匠的方式。士兵投换是指朝廷根据需要,将部分普通士兵调换到其他军队或岗位,来填补军匠的缺口。即便如此,军匠的数量依然不足,朝廷便常向皇帝进谏,提出要扩大军匠的规模。

宋代军匠群体不仅受到朝廷的控制,还受到军队的双重管理。由于许多军匠从事铸币、建筑宫殿等重要行业,因此他们的管理尤为严格。同时,由于其中不少为配隶的罪犯,军匠群体的管理比其他劳动力更加苛刻。

为了确保军匠的有效管理,宋代设立了一整套军匠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涵盖了军匠的选拔、任用、考核,还涉及到了日常工作安排、奖惩机制等方面。军匠的管理制度较为严格,地方政府会定期对各个手工业作坊进行检查,评估军匠们的生产成绩。

如果军匠完成任务表现优秀,便会获得一些奖励,如粮食或少许财物;然而一旦任务完成不佳,后果则非常严重。根据《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滑州知、通二员各降一官,应当职官各展三年磨勘,提举官、都大司人吏、滑州当行人吏、监桥官下军司桥匠、作头等,各科杖一百。”即使是体弱的军匠,也要忍受严厉的惩罚。

在这一制度下,军匠们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官营和作坊。他们不仅为军队制造兵器,还在陶瓷、玉器、铸币、船舶等领域为国家服务。宋代的军匠制度对社会生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这种制度对军匠群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但对统治阶层来说,它却是一种极为高效的管理方式。

通过军匠制度,宋代的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军匠们的技术水准远超民间手工业作坊,他们制造的瓷器、玉器等奢侈品远超市场需求,这些商品流入民间,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尽管军匠们在历史上饱受压迫与剥削,但他们的技艺对宋代社会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后世的工匠管理制度,部分也受到宋代军匠制度的影响,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军匠的悲剧早已成为历史,然而他们的贡献与痛苦,仍然被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琉璃厂到潘家园:北京文玩的前... 1 琉璃厂:京城文化第一街的底蕴 1.1 琉璃厂的历史变迁 琉璃厂,这一承载着北京厚重历史文化的所在...
从《顾文彬日记》看晚清琉璃厂书... 一、引言 北京琉璃厂,自清中期“成为清代中国最大的书籍市场和文物集散中心”,古书和书画文玩交易吸引了...
网友称在上海一日料店里吃出蛆虫... 9月20日 上海一顾客投诉在 "有喜屋·日料·居酒屋"(嘉定新城店) 炸鸡中吃出活蛆 引发广泛关注 ...
原创 乌... 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资产规模仅次于俄罗斯。苏联时期,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的美誉...
计时: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中的钟... 托马斯·汤姆森(1639-1713)制作的挂钟细节。可能于 1708 年左右为英国女王安妮(统治期 ...
原创 3... 贞观三年,李世民患重疾,命悬一线,气息微弱。宠臣魏征心急如焚,快马加鞭,赶往长安请来名医孙思邈。 孙...
原创 三... 《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一度引发了许多人不满的声音,特别是对于典韦的排位。典韦虽然以勇猛著称,但他早逝...
明日,重磅来袭!央行公告:调整... 01 央行公告: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9月19日公告称,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为保持...
原创 孙... 若论三国的局势,若按照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设想,刘备阵营只需稳握荆州,治理好西川,联合孙权抵抗曹操,...
原创 赵... 公元前260年,秦国将领王齕与赵国名将赵括在长平展开了激烈的对峙,二者的军队已然交战多月。此时,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