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魏这五子良将,我打小听评书就爱琢磨这事儿。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狠角色,真要论个高低,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
先聊聊张辽吧,逍遥津那仗太提气了。你想啊,孙权带着十万大军来犯,他就挑了八百人,大清早的直接冲人营寨。据说当时张辽手里的刀都砍卷了刃,盔甲上溅的血渍凝成了块,还在阵前喊孙权的名字,那股子狠劲,吓得孙权躲在土坡上不敢下来。后来吴军退兵,过逍遥津桥的时候,听说孙权的马鞍都被追射的箭擦着飞过,这一仗直接让江东小孩哭了都不敢喊 “张辽来了”。
不过乐进也不含糊,这人史料里记载不多,但每次打仗都是第一个冲上去的。官渡之战那会儿,他顺着土坡往上爬,被箭射穿了胳膊,愣是没退,拎着刀嗷嗷叫着就杀进了敌营。你说这种悍不畏死的劲头,在战场上得多提士气?
于禁呢,早年是真稳。曹操打张绣那会儿,大军乱了套,就他带的兵整整齐齐,连曹操都夸他有古之名将风范。可后来关羽围樊城,天降大雨,他那七军全泡在了水里。说起来也唏嘘,一辈子谨慎的人,临了投降了,回来后被曹丕画了幅画羞臊,没多久就病死了。我总觉得他那时候是真没辙了,几万弟兄的性命捏在手里,换谁都难办。
张郃这人是真有脑子,街亭破马谡那仗,一眼就看穿了马谡在山上扎营的毛病。他不急着进攻,就围着山头断水,没几天蜀军就乱了。后来诸葛亮北伐,好几次都被他堵回去。可惜最后被司马懿逼着追诸葛亮,木门道里中了埋伏,据说他中箭的时候还在指挥士兵突围,老将的风骨是有的。
徐晃解樊城之围也挺厉害,那会儿关羽多横啊,他带兵一路杀过去,连曹操都说他治军跟周亚夫似的。听说他行军的时候,士兵列队比尺子量的还齐,扎营后帐篷都按顺序排,一点不含糊。
要说排第一,我琢磨着还得是张辽。你想啊,论硬仗,逍遥津以少胜多,这战绩够硬;论威慑力,江东小儿止啼,这影响够大;论忠诚,到死都在为曹魏守边疆,没出过岔子。于禁早年威望高,可晚节不保;张郃谋略深,可惜死得憋屈;乐进勇猛有余,统兵的格局稍欠;徐晃治军严,可少了点张辽那种能打服对手的霸气。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说不定你心里觉得张郃更厉害,或者觉得于禁不该被低估,这都正常。历史这东西,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就像咱们聊天,各有各的道理才有意思。
觉得我这唠的还有点意思的,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下次咱们再聊聊三国里别的热闹事儿,祝大伙日子都顺顺当当,发大财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