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华北军区建立后,徐向前同志担任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他的顶头上司是另一位开国元帅聂荣臻。
然而55年评元帅军衔时,徐向前比聂荣臻的位次高一位,排名第八。在历史上,徐帅的整体履历、威望,也比聂帅稍胜一筹。
即便聂荣臻有过“领导”徐向前的时候,更多也是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他不会真正去指挥徐帅。有人可能提出质疑:既然解放战争中,聂帅很明确地担任华北军区的正牌司令员,他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奠基人,怎么可能领导不了徐帅这个“副司令”呢?
因为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这个职务有特殊性,徐向前当聂荣臻的直接下级,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点比较容易说清楚。
众所周知徐帅在抗战初期,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刘伯承是师长。“刘邓大军”就是由原四方面军部队演化而来的,徐向前虽不担任军事一把手了,但跟这支部队仍然有紧密的联系,军委也清楚他在四方面军官兵心中的地位。
抗战时以129师部队为主体,建立起强大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实力比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不遑多让。但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为打破蒋某人发起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主力奉命跃进大别山,开启无后方作战模式。
主力走了,后方兵力自然削弱,根据地也受到打击。为了加强晋冀鲁豫军区实力,47年6月徐向前被任命为该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刘伯承已经率部南下,他只是挂职军区司令员,实际工作要由徐帅主持。
也正因为晋冀鲁豫军区实力受损,第二年中央决定将他们与临近的晋察冀根据地合并,这便有了新的华北军区。两个军区合并了,总不可能由实力减弱的老晋冀鲁豫军区,出人当司令员吧?肯定还是聂荣臻负总责,徐向前继续担任第一副司令员,他的实际作战任务没变,仍然是解放山西省。
换句话说,军委相当于直接领导徐向前所部。聂帅很清楚这个实际情况,虽挂名为上级,却没有干涉徐向前的军事指挥,两人甚至都不在一起办公。徐帅在外带兵,基本上是直接向教员、向军区汇报工作,当然电报也还是要发给华北军区司令部一份,属于按规矩办事。
非常有意思的是:1948年晋察冀野战军对阵傅作义部队压力很大,聂荣臻、杨得志一度想“请”徐向前帮忙牵制敌人,派华北第一兵团北上张家口一带。但聂荣臻只是在名义上领导徐向前,不好直接下命令调动对方,便发电报请示军委,问能否调兵“支援一下”。
此时徐向前已经率部打下运城、临汾,阎锡山地盘危如累卵。教员对徐向前的工作非常满意,希望徐帅再接再厉打好晋中战役,在这个关键档口,便没有同意聂帅的请求。教员指示徐向前全力备战,专注于山西战区。
所以解放战争中,聂荣臻没怎么请徐向前帮过忙,偶尔开一次口,还被军委给驳回了。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不久后辽沈战役取得胜利,东北野战军迅速南下华北战场,我军兵力大大扩充,顺利消灭了傅作义集团。
一目了然。解放战争时徐帅的职务虽低于聂帅,但原因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实际作战时,徐向前部队也是基本独立的。可以说解放山西的过程,算是徐帅军事生涯的“第二春”:仗打得漂亮,很有他当年指挥红四方面军纵横捭阖的风采。
建国后评军衔,徐帅排名略高于聂帅,也在情理之中,这是对战争年代资历、贡献的综合评定。原129师师长、二野司令员刘伯承的排名就要高很多了,排在元帅的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