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战前,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创始人
2025-09-21 11:03:36
0

众所周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与苏联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冷战”较量。这场意识形态和战略对抗贯穿了整个20世纪后半叶,影响了全球政治格局。

1991年12月,苏维埃联邦宣布解体,叶利钦取代了戈尔巴乔夫的领导地位,这一事件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可以说,苏联的解体并非偶然,其中美国在背后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不难发现,作为一个远东大国,苏联的每一个战略动作不仅影响着远东地区的国际局势,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理解远东形势、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多阶段的发展和演变。从19世纪末开始,俄国、日本与美国三国在远东地区展开了长期的扩张与竞争,形成了复杂的三角关系。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苏短暂联合,形成了同盟关系,这两个超级大国的互动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命运走向。

那么,二战前夕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呢?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三个月后西班牙战败,被迫签署《巴黎和约》,美国占领菲律宾,标志着美国以现代意义正式介入远东利益,确立远东政策的开端。

19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产量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其领土扩张一直延伸至太平洋海岸,完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完整西进进程。

进入20世纪初,美国国内掀起了强烈的呼声,要求开辟海外殖民地。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远东地区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产生浓厚兴趣,不免与俄国发生矛盾和摩擦。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美国对远东地区的军事和外交格局进行了战略调整,试图掌控局势。

日俄战争结束使俄国势力大幅削弱,暂时退出远东争夺。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当时的美国国务卿罗伯特·兰辛表示必须采取行动,确保中东铁路的控制权继续掌握在俄国手中。

此时,美国与苏联处于一种合作同盟关系,美国希望在远东和中国扩大自己的利益。俄国经历“十月革命”后,斯大林推行了三次工业化计划,双方各自谋取利益,都期待瓜分日本人撤离后留下的广袤领土。

换言之,俄国的因素始终影响着美国远东政策的走向。对美国决策者来说,俄国是美、日、俄三角关系中的关键因素,起到了平衡日本扩张的战略作用。

“十月革命”及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建立,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矛盾,这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大缺陷。

1921年,为缓解日益紧张的军备竞赛,美国召集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中国(北洋政府)、比利时、荷兰等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唯独未邀请苏联参与。

美国不邀请苏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对立。苏联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并在全球煽动革命,这被美国决策者视为无法容忍的威胁。

1926至1927年间,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令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深感震惊,共产主义在中国逐步扎根。

美国通过扶持蒋介石政权、调整不平等条约等策略,试图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力图维持华盛顿体系的稳定。

然而,随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破坏华盛顿体系,美国借由中国牵制苏联的策略宣告失败。

总体来看,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通过一系列策略拒绝承认苏联政权,将苏联排除于自己设计的远东国际秩序之外,促使苏联远东外交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相互竞争,这对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30年代美国军事外交政策奠定基础。

1930年代初,经过长时间筹谋,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美国虽然不愿卷入战争,但仍密切关注苏联对华政策的动向。

此时的苏联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急需和平环境巩固自身,因此奉行“不干涉政策”,从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工业强国。

国际社会仍普遍孤立苏联,美国及中国国民政府均未正式承认苏联,苏联也未加入国际联盟。

美国政府当时总结认为:“九一八事变”实质是苏联与日本之间的较量,由于苏联实行“不干涉政策”,两国暂时不会爆发战争,但长远来看,苏联与日本乃至美国存在根本性矛盾。

经济大萧条席卷美国,使其无力在远东采取更强硬的政策,间接为苏联经济和工业建设留下了发展空间。

这段时间,美国依然保持对苏联的警惕和敌视,远东外交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

1933年,罗斯福接替胡佛成为美国总统。虽然他延续了美国传统对苏政策,但首次正式承认了苏联的合法国家地位。

随着远东局势日趋复杂,美国政府重新评估苏联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希望借助苏日矛盾维护区域稳定。

罗斯福主动调整政策,承认苏联有助于缓和远东紧张局势。

随后一段时期,美国采取观望态度,不主动刺激苏联,两国关系曾出现短暂的“蜜月期”。

1933年12月底,美国首任驻苏大使布里特抵达莫斯科,受到苏联热情欢迎,苏联还从美国购入大量旧钢轨。

然而,随着债务谈判陷入僵局,美苏关系迅速恶化。1935年初,美国撤回驻苏海空军武官,暂停建设驻苏总领事馆,双方关系降至低谷。

更重要的是,罗斯福希望苏联主动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计划因美苏关系恶化而被迫放弃。

这意味着,除太平洋地区其他利益国家外,美苏间因复杂矛盾难免爆发冲突。

总的来说,二战爆发前,美国虽承认苏联,但两国关系迅速因债务问题和意识形态对立恶化。罗斯福被迫放弃与苏联合作,转为消极观望。

由于两国矛盾根深蒂固,罗斯福避免激化关系,通过多种外交手段制衡苏联。

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美国加强关注中苏关系,防范共产主义扩散的威胁。

此时,美国高度关注苏联军事和工业实力的提升,整体评价较为正面。

随着国际形势演变,美国逐渐意识到苏联蕴含的巨大战争潜力及其对欧洲和远东局势的深远影响,这为未来美苏合作奠定了基础。

同期,美苏关系和美国对苏政策经历新一轮调整,美国更加重视苏联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试图改善双边关系,这正符合斯大林的期待。

随着双方利益日益交织,美苏关系逐渐好转。德国闪击波兰、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美国对苏联实行严厉经济制裁,随后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调整对苏政策。“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陷入长期“冷战”。

历史无法重演,也不能假设。回顾二战爆发前的美苏关系,可见两国始终未真正结盟。

但有一个假设问题值得思考:若美苏更早联手对抗日本和德国,二战或太平洋战争是否会避免?

美苏关系的最大障碍在于美国社会和政府对苏联的深刻敌视,以及“均势外交思想”至今仍影响美国决策层。

更重要的是,一战带来的惨重伤亡令美国民众厌战,社会氛围限制了20至30年代美国对苏联的外交空间。

加之美国复杂的政治体制和党派斗争,甚至总统都难以完全实现自己的外交理念。

总体而言,二战前美国对苏联政策经历了从不承认到被迫承认,再到关系缓和的阶段性演变。

不过,两国关系始终紧张,彼此戒备明显。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象征着两极格局的终结,长达44年的美苏对峙告一段落。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世界格局逐步迈入多极化时代的“一超多强”阶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官渡区悦己者真钻珠宝经营部(个...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官渡区悦己者真钻珠宝经营部(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马烈,注册资本0....
瑞丽市锐渠珠宝店(个体工商户)...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瑞丽市锐渠珠宝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黄明,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官渡区毛倩珠宝店(个体工商户)...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官渡区毛倩珠宝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蕊馨,注册资本2万人民币,...
跟着书籍去旅行——读《守望红绿... 当我们在阴山古道上追寻商旅驼铃的回响,在乌兰哈达火山下凝视黑色熔岩的肌理,在辉腾锡勒草原上感受风吹草...
霸王茶姬创始人和“最美光二代”...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11月19日以来,一张婚礼请柬在光伏圈流传,因主角备受关注:发出请柬的是高纪凡、...
中央批准:中候补任副省级城市市...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浙江组工”11月20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批准:王成同志任中共...
乌方借陶瓷花瓶暗杀俄高层绍伊古... 泽连斯基这步棋走得又险又毒,却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俄乌冲突打至今时今日,乌克兰在正面战场早已没了招架之...
古玩鉴定哪家比较靠谱专业? 艺轩鉴宝:古玩鉴定领域的靠谱之选 在古玩收藏领域,鉴定真伪与评估价值是每位藏家面临的首要难题。随着...
日本正式宣布,拒绝道歉并加速备... 在与中国结束会谈后,日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主动升级对抗,不仅拒绝道歉,还发视频挑衅,要与中国硬刚到底...
马文旭书法海纳百川 在中国当代书法的艺术长廊中,马文旭先生的作品总能以其深沉的内蕴和磅礴的气势引人驻足。其中,他以“海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