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论宋代的外制召试制度
创始人
2025-09-21 08:32:09
0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后命。” 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著作,讲述了他回忆自己担任知制诰这一职务时的经历。从中可以看出,在北宋时期,担任知制诰并非自动任命,而是需要经过朝廷的选拔与测试。这也为我们揭示了北宋在管理体制上不同于前代的独特之处。然而,如果深入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北宋的召试制度并不是一下子就确立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唐朝时期,制诰的起草职责最初由中书省承担,随着时间推移,直到后期才开始区分内制与外制。这一制度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细致的调整与优化。北宋建立于公元960年,虽然外制召试制度逐步成型,但这一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时代需求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适应朝廷治理需求的体制。

一、唐朝制度对北宋王朝的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其中,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论”最为广泛被认可。这一理论认为,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上古”、“中世”和“近世”三个时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端。虽然这一理论自十九世纪以来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许多学者认为在唐朝、五代与北宋的历史阶段确实发生了诸如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但是否可以称之为“变革”仍然存在争议。

为了论证唐宋之间历史并未出现极端的“变革”,学者们列举了许多例证,说明唐宋之间依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承继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官制的继承与发展。在北宋初期,宋朝的统治者为了避免像前代一样政权动荡,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这其中,包括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尤其是“二府三司制”的建立。虽然这一制度在形式上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存在一定区别,但其实它们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中的“二府”指的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其中“中书门下”与唐朝的“三省”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便是枢密院的设立,其长官枢密使一职也最早出现在唐朝。此外,北宋的许多官职设置与聘用方式,包括诏令官员的任命和考核,也有着深厚的唐朝背景。

因此,尽管唐宋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但从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来看,两者之间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这一角度来看,宋代的制诰制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离不开唐朝制度的深远影响。

二、唐代外制召试制度对宋代的影响

宋代许多制度和官职的设立,受到了唐朝的深刻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政治形态的变化,北宋统治者也在唐朝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调整,使得制度具备了自身独特的特点。

1、唐代知制诰的“内制”与“外制”

在唐朝,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央政府运作的核心,而在这三省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这一职责通常由中书舍人承担,虽然也有其他官员在特定情况下负责起草,但并未形成固定的制度。到了武周时期,朝廷的政治结构发生变化,开始由“北门学士”到“翰林学士”逐步承担起草诏令的责任。唐玄宗时期,翰林学士成为了起草诏令的主力,并且这一诏令直接由宫廷发出,称为“内制”。

然而,尽管宫中负责起草诏令的机构发生了变革,中书舍人的职责并没有被完全取代,它仍然保有起草外制诏令的权力。这就产生了“内制”和“外制”之分,学者们将这两种诏令称为“二制”,并且这一制度在北宋时期被继承下来。

2、北宋外制召试制度的确立

北宋初年,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并且明确区分了官职的种类与职责。在这一背景下,知制诰这一职务的设定也经历了变革。不同于前朝的官职体制,北宋将“差遣”作为实际的官职,而将“官”和“职”视为象征官员品阶与身份地位的工具。

这一制度变化直接影响了知制诰的选拔过程。中书舍人的职权被逐步削弱,知制诰成为了一种“寄禄官”,而具体起草诏令的职责则由制敕院承担。在制敕院内部,还设立了舍人院,专门处理外制事务。北宋时期,外制官员的任命不再依赖皇帝的个人偏好,而是需要经过一套考试选拔程序。

“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这一选拔过程并不是完全依赖皇帝的意志,而是通过考试选拔,保证了知制诰候选人的能力。这种制度逐渐在北宋朝廷中成形,最终形成了以考试与选拔为基础的召试制度。

三、结语

唐宋之间的政权更替虽然跨度长达五十多年,但两个王朝之间在许多方面仍然保持了相似性。唐朝的制诰制度对宋朝制度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诏令的起草和实施方面。从唐朝的中书省起草诏令,到北宋逐步建立起内制与外制制度,这一过程中,北宋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制诰制度,还根据自身的政治需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创新。

在外制召试制度的逐步成型中,北宋朝廷不断调整和优化选拔机制,使其更加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尽管制度在初期并不完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制召试制度逐渐成熟,成为北宋乃至宋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朝到北宋,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外制召试制度不仅延续了前代的官制,还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一制度的演变,既是历史的继承,也是政治体制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结果。

---

这段改写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展开,增加了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制度变革的细节,同时保持了原有的结构与核心思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打虎!毕宝文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日晚间发布消息,黑龙江省原副省长、省公安厅原厅长毕宝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
临沧原叶茶叶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临沧原叶茶叶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竹临,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
原创 孙... 我国民间的许多传说和一些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往往都有原型。只不过因为后人往往在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
原创 唐... 公元771年,年已75岁的郭子仪凯旋而归,获得了战胜敌人的大胜利。皇帝问他希望得到什么奖励,郭子仪却...
原创 窦... 这是一部典型的宫斗剧。汉景帝、窦太后、梁王刘武、馆陶长公主和栗姬轮番上演权力斗争,最终梁王刘武败北,...
吕文扬绘画大师心手合一得天真 画室的晨光里,吕文扬正执一支兼毫毛笔,在宣纸上晕染开一片淡墨。笔尖起落间,山石草木渐次成形,既有老辣...
原创 《... 大家好,龙傲非常高兴与大家一同探讨古代历史,并且分享一些文学作品的闲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国时期的...
原创 宋...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代诗人创作的诗篇,犹如璀璨的星河,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能够在历史上...
泰国王后访华“穿搭九宫格”出圈... 11月13日至17日,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与苏提达王后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自1975年...
宝安有戏|30年经典金曲,深圳...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素红 实习生 林永润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甜蜜蜜,你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