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溥仪退位后,隆裕太后接见袁世凯,含泪说:是你跪我,还是我跪你
创始人
2025-09-21 07:05:05
0

隆裕太后,清朝最后一位太后,作为历史中的一位传奇人物,也是一位充满悲情的人物。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在清朝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成为了大清最高统治者,实际是慈禧权力的延续。然而,面对衰败的帝国,隆裕太后终究力不从心。幸而,她及时意识到局势的严峻,以溥仪退位为契机,保全了大清的皇室,延续了小朝廷的存在,尽管自己最终成为了“亡国太后”。

袁世凯,这位晚清最为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掌握北洋新军,是辛亥革命中的唯一一位能够保护清朝的人。然而,他在局势中采取了骑墙派的态度:一方面欺瞒隆裕太后,另一方面与革命党密切联系,最终迫使隆裕太后同意溥仪退位,而袁世凯则趁机登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两位一位是封建王朝的代表,一位是新兴民国的统治者。隆裕太后在溥仪退位后曾亲自接见袁世凯,此时她内心充满无奈和悲痛,曾幽怨地问道:“是你跪我,还是我跪你?”

隆裕太后,原名叶赫那拉·静芬,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的二女儿,出生于1868年。作为贵族家庭的成员,静芬的人生本应是顺风顺水的,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她应当嫁给一位门当户对的良配,过上安稳而富足的生活。然而,慈禧太后的一个决定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1885年,慈禧打算为光绪帝挑选后宫,原本这一任务应由户部处理,慈禧无需过多参与。但为了巩固自己对光绪帝的控制,她决定将19岁的静芬纳入选秀,参与这场选妃的竞争。

选秀的标准严苛,必须是八旗的女子,且对家世、外貌、体态、品行等各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静芬虽然其他条件都符合,却因为外貌平凡、体态普通,在众多美丽秀女中极易被淘汰。出乎意料的是,在慈禧的安排下,静芬竟然从几百名秀女中脱颖而出,最终被选入了光绪帝的后宫。1889年,光绪帝在太和殿亲自挑选妃子,静芬成为最终名单中的一员。光绪帝起初看中了德馨之女,准备将玉如意赐给她,但慈禧的眼神一示,光绪帝只得将玉如意交给了静芬。尽管光绪帝并不情愿,但在慈禧的权威下,他不得不照办。

选秀最终产生了几位妃子,其中最受光绪帝宠爱的是珍妃,因为她不仅美丽、温婉,还很有文化和内涵,思想开明,和光绪帝的志趣相投。而静芬,作为慈禧太后安排在光绪帝身边的监视者,却并不受宠,几乎没有机会侍寝,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更令人失望的是,慈禧也逐渐对静芬产生了厌恶。静芬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未能完成慈禧赋予她的任务,甚至连珍妃的事也管不了,渐渐失去了在宫中的重要性。最终,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孤独无助,常常与不受宠的瑾妃共度寂寞时光。

静芬在宫中的艰难生活,尤其让曾经历过宫廷内情的太监信修明痛心疾首。信修明回忆道:“她不仅没有得到光绪帝的宠爱,连慈禧太后也不特别优待她。名义上,她是六宫之权的掌管者,但实际上,她的权力被光绪帝和慈禧所束缚。她每早晚都得请安,之后便闭宫守规,内心常常充满忧虑和无奈。”

也许正是由于长期的孤立与压力,静芬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年纪轻轻就显得瘦弱、满脸病容,弯腰驼背,常常生病,甚至一口坏牙,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和静芬逃亡,但珍妃却在宫中被慈禧投入井中淹死。珍妃之死让光绪帝对慈禧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也让静芬的处境更加艰难。她曾因妒忌与珍妃不合,这使得她在宫中的地位进一步下滑。

然而,随着光绪帝的去世,慈禧太后的临终遗命让静芬逐渐走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溥仪继位,静芬被封为皇太后,即隆裕太后,实际上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掌权者,尽管她并不具备足够的政治能力和经验。事实上,隆裕太后入宫二十年,除了耳濡目染了一些国事,她并未积累太多的治国经验,甚至连后宫事务也管理得不好,个人能力较为平庸。慈禧太后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希望她只是扮演一个监督者的角色,负责守护大清的江山。

但当慈禧去世后,隆裕太后开始遭遇到载沣权力的排挤。载沣开始独揽政权,而隆裕太后不擅交际,缺乏政治手腕,导致她在宫中失去了支持,陷入了被动。然而,她最终意识到自己地位的不稳,开始积极拉拢支持者,尤其是庆亲王奕劻,通过奕劻的支持,她开始插手更多事务,并在宫中安插自己的亲信。然而,这一切仍无法改变她缺乏实际能力的事实,载沣很快就利用慈禧遗命对她进行限制。

虽然在政治上屡屡失利,隆裕太后却在后宫斗争中展现了一些手腕。尤其是与瑜妃的权力斗争,让她体会到了掌控权力的快感。瑜妃因不恭敬隆裕太后而屡遭她打压,甚至瑜妃提出自己应当成为皇太后,最终差点被打入冷宫。这场斗争无疑让隆裕太后在后宫中找回了一丝尊严。

然而,隆裕太后真正感到自己无力改变国家命运的时刻,是在清朝面临内外夹击、革命风潮的时刻。1911年,袁世凯借机掌控了军政大权,而在他掌握绝对权力后,清朝的灭亡也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隆裕太后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采取行动,面对即将爆发的危机,最终决定在袁世凯的威逼下签署了溥仪的退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

但即便如此,隆裕太后仍尽力维护清朝皇室的名义。通过签署退位诏书,她为清朝皇室争取到了相对宽松的待遇,这使得溥仪虽然退位,但仍保留了帝号,并享有相应的特权和生活保障。隆裕太后虽然失去了国家的权力,但她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保全了皇室的尊严,也为“逊清小朝廷”争取了十多年的存在空间。

1912年,隆裕太后因长期的压力和病痛去世,年仅46岁。袁世凯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几乎等同于国葬。尽管她的政治失败,但在她去世后,她的行为仍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许多人认为,隆裕太后以她的方式避免了清朝以流血方式灭亡,最终也为清朝皇室争取到了善待。这也使得她在历史中被尊称为“女中尧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秦汉时期真是全民皆兵吗?在古代... 全文共2248字 | 阅读需5分钟 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德充沛”时期,创造了令后人叹为观...
原创 三... 不知不觉,我已经来到了《三国志6》的短剧本9。这之前的8个剧本要么简单轻松,要么挑战不大,最多也就是...
原创 三... 在取得牛渚大捷后,孙策迅速转身发动进攻,目标是秣陵的笮融。激烈的战斗中,孙策的不幸遭遇了一支流箭,箭...
云布集团:揭秘曾侯乙编钟的青铜...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以65件青铜钟的宏大规模与精妙音律,震撼了世界考古界与音...
原创 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全球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它的幅员辽阔,面积达960万平方公...
原创 晚... 打开19世纪的世界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发展路径的巨大差异。当晚清的权力中心——慈禧太后,仍...
原创 蒙... 在中国的历史上,要说哪一个王朝的疆域最为广阔,那无疑是大元帝国。自从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原创 论... “国朝之制,知制诰必先试而后命。” 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著作,讲述了他回忆自己担任知制诰这一职务时的经...
原创 李... 唐朝的历史中,有许多风云人物,而其中的上官婉儿无疑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她在唐朝的政局中扮演了重...
原创 捋... 隋朝末期,随着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地爆发,几乎每个地区都掀起了动乱。各地割据的起义队伍层出不穷,形成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