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烟台旅游最著名的地方,那么蓬莱阁说第二,绝无景区敢称第一! 或许有朋友会问:蓬莱阁为何如此底气十足?是因为秦始皇来此寻觅仙丹?建造年代久远?还是文人墨客在此“扎堆”?这些固然是原因,但更核心的,是蓬莱阁本身蕴藏的千年秘密。 今天,就让我用镜头带您走进蓬莱阁,揭开千年的时空盲盒,一起探寻蓬莱阁的传奇故事。
但凡来过烟台旅游的朋友,蓬莱阁绝对是必打卡的一站。它坐落于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整个建筑群依托丹崖山拔地而起,俯瞰大海,气势恢宏。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蓬莱阁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声名远播。
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蓬莱”一名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经》的缥缈记载,但让蓬莱名扬天下的推手,却是那位渴望长生的秦始皇,以及方士徐福精心策划的一场“寻药”大戏。蓬莱自古声名鹊起,当然那时主要不是因为风景,而是根植于传说中的“海上仙境”。早在战国时期,燕齐沿海便流传着“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奇幻传说,蓬莱由此被视为东方神仙信仰的神圣象征。
时间到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驾临琅琊(今山东胶南),方士徐福趁机禀告:渤海之中有三座神山,乃神仙居所,藏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龙心大悦,当即命人寻药。徐福进言:神仙之药岂能白给?需供奉“童男童女及奇珍异宝”方可换取。结果,人送了,宝献了,仙药却杳无音讯。
在徐福的不断怂恿下,秦始皇又于公元前218年和210年两度派遣徐福出海寻药。然而,徐福每次都以风浪险恶、神仙索要更多等理由搪塞,结局如出一辙:耗费巨资,空手而归。直至秦始皇抱憾离世,那长生不老药也未曾得见一缕仙气。这从头至尾,堪称徐福自导自演的一场惊天骗局。
蓬莱丹崖山虽承载着古老仙缘,但山顶出现巍峨建筑,却要等到六百多年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当地渔民为祈求出海平安,在丹崖山上修建了一座广德王庙(即龙王庙)。到了唐开元年间(约公元713年),又有道人在广德王庙东侧增建了三清殿。
那么,我们今天所见的蓬莱阁主体,究竟起于何时?答案在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
时任登州知府的朱处约主持重修龙王宫,并独具慧眼,在广德王庙的旧址上奠基兴建了蓬莱阁。他亲撰《蓬莱阁记》,将碑石矗立阁前,这项功绩也被誉为朱处约在登州任期内的最大贡献。
此后的悠悠岁月里,历朝历代对蓬莱阁的修缮与扩建从未间断。自北宋肇建直至近代,有史可查的大规模修缮扩建就达四次之多,至于小修小补,更是难以计数。
读到这里,各位看官是否以为蓬莱阁仅止于古人寻仙觅药、文人登临抒怀的场所?这可就失之偏颇了!蓬莱阁更肩负着古代海防咽喉的战略重任。
明代为抵御倭寇侵扰,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操练水师,修筑炮台,将蓬莱水城打造成坚固的海上堡垒。时至今日,蓬莱阁及其所在的水城,仍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遗址之一,见证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当然,蓬莱阁引人入胜之处,远不止于此。阁内还深藏着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秘密:比如那座三面无窗,亭外纵使狂风嘶吼,亭内却烛火纹丝不摇的神奇避风亭;再如屋脊上那些“我建我做主”、不按传统礼制排列的任性脊兽;还有这里作为中国海市蜃楼现象出现最早、频率最高的地方……每一个秘密都散发着神秘莫测的气息,等待游人一探究竟。
今天,我们为您轻轻掀开了千年蓬莱仙阁神秘面纱的一角。阁中蕴藏的众多谜题与传奇,仍需要您亲临其境,用双眼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如果您正计划前往烟台旅游,不妨带上这篇小文作为您的“游览秘籍”。相信当您漫步于丹崖山巅,凭栏远眺苍茫大海时,历史的厚重感与仙境的缥缈感交织,定能让您获得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体验。蓬莱阁的魅力,诚邀您亲自来解锁!
欢迎关注我,用原创图文打动您,用镜头带您领略中国的美,看尽世界风貌,职业摄影师刘杰,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