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位于湖南省宝庆邵阳市管辖范围内,被誉为中国姓氏祠堂之都。虽然洞口县直到建国后才从武冈分出,但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洞口地处交通要地,向来人才辈出。除去因不畏权势、敢于对抗袁世凯的蔡锷,洞口县还有一位令蒋介石头痛的英雄。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富有个性的洞口老乡,领略他的传奇人生。对于洞口县的历史、风俗、名人等方面的了解,建议大家阅读《洞口县志》。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编纂的第一本白话文版本的《洞口县志》,其中有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并附带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堪称研究洞口县的百科全书。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位“不给蒋介石面子”的洞口英雄,是王隆中。王隆中出生于1874年,家乡位于洞口县石江镇的穿石村。字接星,号槐轩,另有一个名字叫文慰。王隆中自幼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曾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深造。值得一提的是,保定军校可谓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军事院校之一,它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还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王隆中接受过极为严谨的军事训练,并且与蒋介石有过一定的交情。王隆中与蒋介石的关系尤为特殊,因为二人曾在同一时期接受过保定军校的教育,王隆中与蒋介石可算得上是同学。
1904年,王隆中赴日本留学,入读日本士官学校,成为士官学校的第四期学员。值得注意的是,王隆中与他的洞口老乡蔡锷有着交集,蔡锷也是1904年进入士官学校的第三期学员。因此,王隆中与蔡锷几乎是同一时期走进日本士官学校的。王隆中完成学业后回国,在陆军部考试中表现出色,成功获得了兵科举人资格。此后,湖南省建立了新军,王隆中受命担任了四十九标的教练官,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王隆中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湖南的革命党人在10月22日光复了长沙。此时,由焦达峰领导的革命党急需援助,决定募兵六万并整编成三个协和一个独立标,前往武汉支援。王隆中被任命为湘军独立第一协的协统,负责领导一支由五个营、约1700人组成的部队。他率队从长沙出发,经过长江,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后抵达武汉。尽管王隆中率领的部队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屡次失利,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始终坚守阵地,最终在12月时撤回长沙。
辛亥革命之后,王隆中回到了湖南,并且在军队的变革中积极参与。1912年,他响应裁军号召,宣布解散了他所领导的第四师,开始逐渐淡出军政事务。然而,民国初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王隆中却依然备受各方重视。民国2年4月,王隆中被袁世凯召至北京,像蔡锷一样,王隆中被削去了兵权,并被任命为总统府高等顾问,晋升为陆军中将,颁授二级一等文虎章。民国3年,王隆中奉命出国考察多国军事,先后访问了俄罗斯、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以及瑞士等国家。回国后,王隆中又肩负起四川慰劳大使的重任。民国11年,他前往广东拜访大总统孙中山,并受聘为军政部参议。
尽管身居要职,王隆中始终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态度。退役后的王隆中回到长沙,住在兴汉门的“武冈同乡会馆”,日常生活以研习经书为主,完全不再参与政事。即便是蒋介石通过王隆中的日本士官学校同学贺贵严,三番五次邀请他前往南京政府任职,王隆中始终婉言谢绝。蒋介石多次亲自来到王隆中的住所,希望能说服他出山,但王隆中依旧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任何邀请。
王隆中的最后时光是在老家洞口度过的,最终在民国27年8月,因病去世,享年64岁。纵观他的一生,王隆中不仅勇敢坚定,而且忠于自己的信念,他的事迹至今仍为洞口县乃至湖南省人民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