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新坐标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之一在于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标志着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清王朝的崩溃,学术界普遍认为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导火索,那就是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然而,仔细回顾历史,会发现这两起事件并没有立刻导致清王朝土崩瓦解。尽管清王朝已是强弩之末,但它仍旧掌握着中央政权,直到一起“暗杀”事件的发生,才成为彻底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良弼究竟是怎样的人物?根据史料记载,他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巴雅喇的后裔,身为满洲镶黄旗人。他与恩铭、铁良、端方、载泽等人并称为晚清时期的“满洲五虎”。良弼自幼丧父,甚是孝顺,对母亲倾尽所有,是个典型的孝子。他曾在日本陆军学校勤奋学习,成为晚清皇室中为数不多的能臣之一。归国后,他在练兵处任职,先后担任都统、军咨府军咨等职务,是罕见的“知兵”之人。他主导了清朝的军制改革、制定新军、建立军校,并且在满洲贵族中以清廉与知人善任而著称,是乱世之中真正值得信赖的人才。
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许多王公贵族已成为“惊弓之鸟”,唯有良弼积极“外联群帅,内安当国”,试图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政权。他在满清皇室中堪称最后的支柱,但此时的清廷却无力调动北洋军,只得重新启用北洋军的首领袁世凯,任命其为内阁总理大臣,并赋予他南北议和的权力。然而,袁世凯暗藏阴谋,一方面利用北洋军的力量引诱革命军妥协,另一方面乘机借革命军要求清帝退位以图窃取权力。
禁卫军总领良弼早已识破袁世凯的心机,清楚他绝不会对朝廷忠诚,必将两面逢源。于是,他联合溥仪的堂兄溥伟、铁良等人在满清皇族中组织了“宗社党”,坚决反对清帝退位,反对与革命政府议和,并与袁世凯展开激烈斗争。袁世凯对清帝施加的退位威胁大受阻挠,南北和议因此中断,而革命军也意识到良弼已成为其最大的威胁,纷纷警觉:“良弼乃是枭雄,若不除之,终成革命之大患。”
彭家珍,字席儒,身世于四川成都金堂县,虽然他的老家在湖南,但因祖父在蜀地做官,遂在四川安了家。彭家珍在日本留学期间便已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敏锐地觉得良弼是革命的最大隐患。于是,他决心行动,带着炸弹悄然潜入京城,寻找机会除掉良弼。不巧的是,当时的“五虎”中已经有两位被刺杀,良弼的保卫工作更为森严,彭家珍几乎找不到任何下手的机会。
经过苦思冥想,彭家珍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曾在奉天讲武学堂担任教员,知道该校监督崇恭与良弼关系密切,便决定派人假借崇恭的名义给良弼发电报,假称崇恭要来京中的密谈之事。等电报送达后,他再拿着崇恭的名片拜访良弼,以此“诱敌深入”。当他向其他同志陈述计划后,大家对此感到极为不安,认为计划风险极高,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能白白送命。对此,彭家珍愤怒地说道:“既然你们都不支持我,那我便独自去尝试。”
临别之际,彭家珍留下了一封绝命书给同伴。他身穿标统制服,佩戴军刀,首先前去良弼的旧宅,但无人应答。随后又来到红罗厂的新居,管家告诉他,主人尚未归来。彭家珍决定在门外耐心等候。直到深夜11点,良弼才乘车回来。彭家珍迅速下车,向良弼出示了崇恭的名片请求见面,良弼却不耐烦地说:“什么事情如此紧急,深夜赶来……?”良弼的谈话尚未结束,彭家珍便猛然扔出一枚炸弹,令人遗憾的是,这枚炸弹并没有引爆。然而,紧接着,他又扔出了第二枚炸弹,“轰”的一声巨响,良弼的左腿应声而断,昏倒在地,而由于距离过近,彭家珍也遭遇了爆炸, tragically 牺牲。
虽然良弼的腿被炸断,但他并没有当场身亡。其家人将他救回,事后他苏醒过来,奄奄一息地说道:“我辈军人,死何足惜,只是我见政府已无法再有所作为,只得拼命组织宗社党,试图挽救先辈传下来的百年江山。如今我一死,清室恐怕将随之而灭。刺我之人,真可谓是知我者啊!”良弼长叹一声,便香消玉殒了。关于他死亡的情况,还有另一种说法:良弼在被炸三天后才去世,医生曾称他无生命危险,但后来有一个人进来酒后便死,有人猜测这个人是受袁世凯贿赂,所奉上的乃是毒酒。
不论如何,彭家珍的牺牲确实成为推动宗社党与清室垮台的导火索。原本,袁世凯将良弼视为绊脚石,由于良弼的存在,宗社党处处设下障碍,使得袁世凯的阴谋至今无法得逞。在良弼被炸死后,袁世凯对清室元老庆亲王奕说:“彭家珍在奉天讲武堂任教多年,二十镇的军官中,许多都是他的学生。之前的刺杀事件,都是他暗中勾结的所为,如今京城中的暴力事件频繁,足以证明革命党的势力已经在我们眼皮底下发展。往后的日子,这种灾祸是防不胜防!”
袁世凯意识到清廷中再没有人能够抗衡他,他的话明显带有威胁意味。剩下的“五虎”中的铁良本驻守在南京,却遭到江浙联军的重创,狼狈不堪地返回北京,亲眼目睹了良弼这样的死硬派的下场,心中充满了畏惧。奕劻将袁世凯的话逐字逐句地向隆裕太后转告,从此整个清室笼罩在“良弼遇刺”的恐怖氛围中,而隆裕太后对此更是毫无应对之策。仅仅过了十天,辛亥年腊月二十五日,即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小皇帝溥仪的名义下,满怀泪水地颁布了“逊位之诏”,清朝统治中国268年的历史,终于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总结来看,彭家珍牺牲时年未满25,英勇捨身炸死良弼,成为压垮清王朝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良弼怀有拯救清朝的宏图伟志,但他犹如螳臂当车,终究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