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某一天,广东南雄的游击队队长曾彪突然率领一队人马闯入当地保安团团长的家中,吓得保安团长一家人惊慌失措。
这次行动,曾彪既没有抢夺财物,也未伤害任何人,他仅仅用枪顶着保安团长,严肃命令道:“立刻召集你的队伍,带上武器,绕城跑三圈,第二天天亮之前务必全部回城。”
那么,曾彪为何要让保安团如此行动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虑——他正想解救远在百里之外陷入包围的陈毅和他的游击队。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出发之前,毛主席考虑到苏区仍需有人守护火种,且部分伤员无法随军,便决定留下部分队伍善后。于是,他命令陈毅率领24师70团留守,继续开展游击战。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陈毅整合了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零星的游击队员,总计1400余人,组成了一支游击大队,进入油山展开抗敌。
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派兵紧追红军主力,还调集重兵围剿油山,企图将陈毅的游击大队一网打尽。
面对四面楚歌的敌军,陈毅带领队员隐匿于山林间,啃食野果,住在山洞里,生活极其艰苦。没有外援和补给,眼看形势危急,能帮他的唯有天意和佛祖保佑。
消息传回,除了正在长征路上的毛主席,最为焦急的还有韶关地区南雄游击队大队长曾彪。
说起曾彪,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家境贫寒,年幼时就为地主干苦力。1928年,年仅25岁的他幸运地加入了当地游击队,成为一名游击战士。
曾彪在战场上勇猛果敢,头脑灵活,谋略非凡,善于出奇制胜。每次行动,他的计策几乎无一失败,无论多么凶险的任务,在他的策划下总能转危为安。他凭此赢得了队伍的极大信任,最终被推举为游击队长。
尽管曾彪带领的游击队人数不过数百,但屡屡击败敌人。面对兵力远超自己的蒋军大军,他如何才能解救百里之外陷困的陈毅?
曾彪陷入深思,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内,接连点燃烟卷,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突然,他猛然掐灭手中烟蒂,灵光一闪,想到一个绝妙主意。
他精挑细选了十多名身手敏捷的游击队员,趁着夜色潜入保安团长家中,用枪逼迫保安团长立刻召集全团人员,带上武器到城外跑三圈。这才有了文初开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也许读者会疑惑,为什么让保安团趁夜在城外“跑圈”,就能解围陈毅的油山游击队呢?这里还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4年夏天,红军发动群众缝制一批军服支援前线。当这批军服运往前线时,途经南雄县,被当地保安团缴获。曾彪得知此事后,曾计划夜袭保安团夺回军服,但被中央及时制止,认为为几百套军服冒大险不值得。
如今,为了解救陈毅,这批军服再度进入曾彪的视线。他知道南雄保安团虽人数众多,却多怯懦怕死。于是,他想出一计:夜闯保安团,命令保安团成员全部换上缴获的红军军服,在城外集结,制造出南雄藏有5000红军的假象。
同时,他派游击队员在附近村庄张贴标语,散布谣言,引起民众议论纷纷,声称南雄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红军队伍。
敌军听闻这一消息后,深信不疑,迅速从油山抽调大量兵力南下,准备剿灭这支“5000人红军”。
如此一来,油山的敌军兵力被牵制,陈毅的游击队压力大减。
当敌军赶至南雄时,发现根本没有所谓5000红军的踪影,方才明白受了骗。等他们调头返回油山时,陈毅和游击队已趁机突围成功。
事后,陈毅得知是南雄游击队长曾彪以“声东击西”之计解了围,不禁赞叹:“没想到南雄游击队里藏龙卧虎,还有这样的人才,未来必定大有作为。”
遗憾的是,在随后的战斗中,曾彪和他的游击队被敌军重重包围,浴血奋战到最后一人,曾彪英勇牺牲,年仅33岁。